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时 事

04版:健康桂林

返回 2022年01月22日

把好入口关! 这些病菌可致癌

桂林日报      2022年01月22日     
  □本报记者胡晓诗
  常言道,病从口入,很多致病菌都是通过口腔进入人体的。胃病久治不愈,孩子被亲一口之后就发烧哭闹……其实就是一些病菌在借口腔这个渠道在“作妖”,而这些与癌症密切相关的细菌、病毒,则让本来不传染的癌症具有了“传染性”。本期《健康桂林》,邀请到了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庾艳军与儿科副主任范承武,请他们来聊聊“病从口入”的话题。

胃总是不舒服,可能是这种细菌在“作怪”
  市民小徐时常感到胃消化不好,平时她很注意饮食,也吃过中药调理,但胃的情况一直不见好转。近日,她再次来到医院,针对她的情况,医生建议做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最后确诊感染上了该细菌。困扰小徐多年的谜题终于解开了。医生告诉小徐,幽门螺杆菌很可能是在她小时候,在免疫系统尚未发育的阶段从口里进入的。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非常普遍,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我国感染率平均约为60%。据了解,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它存在于胃黏膜上,是“胃病”传染的根源,同时也是导致胃病的罪魁祸首。《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指出,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发国家。25%~3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2021年12月,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下属单位美国毒理研究所公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此次报告相比于第14版增加了8种新的致癌物。幽门螺杆菌首次被列为明确致癌物。
  如果出现这几类情况,就说明你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1.胃部疼痛:胃部出现绞痛、烧灼痛,或伴烧心、反酸等症状,部分患者进食后有食物刺激痛,提示可能存在胃部的糜烂、溃疡等。
  2.腹胀:患者经常感到腹部胀满,即使未进食也会有腹胀不适感。
  3.频繁打嗝:患者频繁地打嗝、嗳气,提示胃动力不足。
  4.食欲不振: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欠佳,没胃口,并常伴消化不良的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提示,多项研究显示,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家庭成员之间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共用餐具、共用食物、咀嚼食物喂食、亲吻、不良的卫生习惯等。此外,食用了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医疗设备等也会感染幽门螺杆菌。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能够预防幽门螺杆菌,预防幽门螺杆菌的关键是把好生活卫生这一关。幽门螺杆菌仅寄居在人体,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为了防止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日常饮食最好餐具及水杯分开始用,推荐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不要咀嚼喂食婴幼儿;避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和可疑器具密切接触,对医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早晚及时刷牙;食用健康且安全的食物,少食生冷、腌制等食物,尽量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减少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伤害。
  幽门螺杆菌虽是致癌物,但多数感染者并无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无须过度恐慌。目前,碳13或碳14呼气实验是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方法,通过检测呼出的二氧化碳水平就可以检测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另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若想远离胃肿瘤,建议定期进行检查。而胃肿瘤的高危人群,如长期高盐饮食的人、有胃肿瘤家族史的人等等,也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可以根除。目前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主要是铋剂四联,即一种抑制胃酸药物、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两种以上抗生素。像没有症状的感染者,没有特殊家族史的年轻人,这类人群其实不建议做根除治疗。
  专家提示,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或有上胃肠道相关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好根治。

真正爱孩子,就别嘴对嘴亲孩子!
  看见可爱的孩童,大人总忍不住亲一口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殊不知,EB病毒正通过成人的唾液,悄悄进入孩子的体内,对其身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作为病毒携带者的成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癌症。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1964年最先由Epstein与Barr团队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中发现,因此命名为EB病毒。
  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病毒的传染源,全球95%的人曾感染过EBV。EB病毒非常易感,可以通过口水、飞沫等传播,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并终身携带,而且全年均有发病概率,在秋冬季节最易感染。
  儿童感染EB病毒,最容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吻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引发很多并发症,如扁桃体肿大、脑膜炎、肺炎、胸腔积液、心肌炎、脊髓炎、颅内出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诱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肝脏功能受损等泌尿系统感染、肝衰竭等病症。这种病的恢复期较长,一般需要2~3周,少数可延长数月。原发感染的发病年龄越小,引起的症状就越不典型,而且没有伴发症状。
  这种病有典型的“三联征”,即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绝大多数儿童在感染EB病毒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体温在39摄氏度左右波动,不同的患儿的体温会略有偏差,发热会持续一周左右,婴幼儿可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大约80%以上的患儿还会出现咽痛和咽峡炎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这种病的特征之一,肿大的淋巴结会在数天、数周内缩小,消退慢的会长达数月。
  此外,有的患儿还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按压肝区,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还可出现类似肝炎的症状。眼睑水肿、皮疹等症状也会在部分患者身上出现。
  “亲吻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靠机体调节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并逐渐恢复痊愈,一般而言,如果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只需要对症治疗即可,且预后大多良好。
  专家介绍,EB病毒和流感都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相似症状,但二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据了解,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们熟知的甲型H1N1就是流感病毒的一种。EB病毒隶属于疱疹病毒家族,并非流感的病原体,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在成人亲吻孩子、嘴对嘴喂食等行为后,儿童通过吞咽感染成人唾液中的EB病毒,从而导致发病。
  因此,避免口对口喂食、亲吻幼儿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EB病毒传染。此外,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吃东西前洗手,集体用餐使用公筷,多进行户外运动,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也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好办法。
  对于成人而言,感染EB病毒则有致癌的风险。据了解,EB病毒潜伏在淋巴细胞内,干扰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增生,最终诱发鼻咽癌,在鼻咽癌流行区域,90%以上的鼻咽癌发生都与EB病毒相关。在我国,鼻咽癌高发于南方,如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份,广东尤甚,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发。
  日前,市民张女士通过体检发现自己EB病毒呈阳性,而EB病毒又与鼻咽癌高度相关,因此她很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专家提示,EB病毒阳性不一定是鼻咽癌,但EB病毒阴性也不一定不会得鼻咽癌。中科院流行病学组曾做过一个调查,在3000例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检测呈阳性者仅占了26.6%,其余都是阴性。这也说明,EB病毒阳性并不是鼻咽癌的一个必然因素,遗传、环境等也是引起鼻咽癌的重要原因。
  高发区鼻咽癌患者肯定感染了EB病毒,但EB病毒感染者未必会得鼻咽癌,也就是说,EB病毒是鼻咽癌发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换言之,EB病毒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长期潜伏在人体内,相安无事。但是,EB病毒依然是检测鼻咽癌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所以发现EB病毒阳性后不要恐慌,首先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详细病史以及鼻咽部检查来进行判断,必要时还会采用核磁共振(MRI)或是病理组织活检进一步确认。如果鼻咽部检查未见异常发现,则后续只需验血随诊EB病毒抗体滴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