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荔浦大安村:养好生态鱼 脱贫添动力

 

    在大安村生态鱼养殖基地,村民正在把鱼打氧装袋

    □本报记者胡逢超 通讯员周俊远 文/摄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荔浦市花篢镇大安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凭借依山傍水的优势,确立了生态养鱼的发展思路,建起生态鱼养殖基地,使生态养鱼成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助推器,为脱贫攻坚增添了强劲动力。

    来到大安村生态鱼养殖基地,“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的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忙着把鱼从生态鱼池中捞起来,称重、装袋、打氧、贴签,精致大气的包装既能保证生态鱼的新鲜又方便运输。大安村村委主任肖星友告诉记者,目前该基地共有驯养池子40个,池内引入生态无污染的山泉水,安装了增压和增氧设备,池内驯养的鱼经过长达60天的微生态制剂解毒、中草药除虫、瘦身等净化流程才能变身为生态鱼。

    “因为村边这条普陀河的水质非常好,所以我们就把河水引到这里来,建立了生态鱼养殖基地,投入成品鱼,经过瘦身驯养,提高鱼的品质,再拿到市场销售,从中获利。”肖星友说,该基地每个“鱼池”内配备的增氧装置,能够使池水时刻循环流动,从而让鱼一直保持游泳的状态。“这样不间断的运动会让鱼肉紧实,口感细腻。和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这种养鱼技术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的特点,而且周期短、效益高。”

    花篢镇党委委员李琴秀为大安村算了一笔账:“整个基地共有40个鱼池,每个鱼池大概可以投养400斤鱼,养鱼周期是两个月,如果按照市场价每斤12到15元这样计算的话,全年产值可以达到20万元,纯收入5万元以上。”

    尝到了生态鱼养殖的“甜头”后,大安村下一步将扩大养殖的规模,发展杂鱼的养殖,制作鱼干,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以及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壮大村集体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全村贫困户提供更多在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稳定增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