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成立广西首支山岳水域绳索救援专业队
救援“飞鹰”如何炼成?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25日 来源:桂林晚报
近日,我市消防救援支队承办的“高层建筑跨区域灭火救援演练”在临桂举行,我市“象山飞鹰”山岳水域绳索救援专业队首次公开亮相。演练中,“象山飞鹰”展现了高层外墙担架绳索速降、平行绳索系统转运伤员,高层顶层绳索速降突击等一系列高层救援技术,一经亮相就惊艳众人。
今年5月才成立的“象山飞鹰”,是目前广西唯一一支山岳水域绳索救援专业队伍。经过一年多的特种训练,“象山飞鹰”在应对高层建筑营救同时,在山岳、水域救援中同样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山水间一股全新的救援力量。
“象山飞鹰”惊艳亮相
“伤员在15楼,需要立即转移,我们在楼顶固定好‘锚点’,用‘平行双绳’系统将救援人员和担架通过外墙运到‘失火点’,固定伤员后,再把他转移到楼顶安全处……”9月14日,临桂区汇金时代广场,一场高层建筑跨区域灭火救援演练在这里展开,在这场“真刀真枪”的实景演练中,桂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派出了才刚刚成立的“象山飞鹰”山岳绳索救援队参与演练,这也是这支广西唯一的“山岳绳索救援”队首次公开亮相。
在“解救15层伤员”的演练任务中,“象山飞鹰”模拟真实救援场景,首先在建筑顶层制作好绳索锚点,之后根据现场情况选用双绳平行绳索系统,沿着建筑外墙进行救援。
和传统的楼内突击路线相比,仰仗专业的绳索技术,外墙救援突进路径,不但打通了新的救援通路,并能更加快速、直接到达“着火点”,展开勘察和救援。
通过外墙到达“着火点”后,针对需要转运的伤员,救援队的队员们又迅速完成了担架“速升速降”系统,通过早前搭建的“双绳平行”绳索系统,沿着外墙把“伤员”安全运送到了楼顶安全区域。
演练中,在离地百余米的建筑高层,“象山飞鹰”展现出高层外墙担架速降、绳索系统转运伤员,顶层绳索速降突击等一系列专业绳索救援技术,惊艳演练场。
据了解,该队由桂林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今年5月13日刚刚挂牌成立,是广西首支山岳、水域绳索特种救援队伍。
打造山水间的“生命之绳”
据了解,“象山飞鹰”组建的目标就是打造一支桂林山岳、水域的专业救援队伍,而根据市消防救援支队部署,救援队伍技战术水平需要满足桂林城市发展,力争和国际上最先进的山岳救援技战术接轨。
2020年“象山飞鹰”组建,谈起队伍近一年多的训练,“象山飞鹰”指挥员梅态龙觉得,这更像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梅态龙说,队伍组建至今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多来,每天3公里的负重体能训练是必须,利用桂林多山、多水的环境,还给了队员们大量实地训练的机会,几乎每半个月就要进行实战训练。
“实战训练里,小磕小碰那是常有的事情,即使手掌磨破皮、出血了,训练中大家不会放松分毫,从不喊苦喊累。”梅态龙说,“经过你追我赶的苦练,如今队员们都已经能独当一面,可以满足实战需求。”
在每一位“象山飞鹰”队员心里,平时训练刻苦、流血流汗,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候,能让我们手中的救援绳,成为挽救群众安危的“生命之绳”。
今年7月18日13时49分,恭城平安镇和平村下山源附近有人被困水中央,辖区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营救,梅态龙也参与其中。
现场一名大人、两名小孩都被困在河中央石板上,因为河中水流湍急且怪石很多,被困人员无法自行游回岸边。
河中水流还在上涨,随时都可能危及生命。为此,消防指战员立即展开救援,两名指战员以两边河岸的大树为“锚点”,建立了绳索救援系统,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指战员沿着牵引绳下河至被困人员位置,给被困人员穿上救生衣后,将被困人员一个接一个转移上岸。
“象山飞鹰”的拖拉手陈熙,加入“象山飞鹰”的同时,也是灵川消防救援队队员,在参与救援队训练和集结任务之外,要执行消防救援队常规任务。
暑假期间,辖区内神岭瀑布瀑布群内,就出现过人员不慎掉落峡谷的案例,而在掌握了山岳绳索救援技术后,陈熙组织队友们在峡谷间完成悬吊系统布设,顺利将受伤群众安全救出。
陈熙说,能作为“象山飞鹰”首批队员,他十分自豪,因为在队里学到的每一个技能,都能用到实际的救援中,而其他队友日常也都分散到各个消防队工作,他们的技术也能补强各消防队伍的山岳救援力量。
提供“世界级”的救援保障
桂林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桂林力争打造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游客逾千万人次,而随着桂林旅游的快速发展,各类户外体验活动也持续增多。预防游客被困山林、野地事件发生,同时提供“世界级”的救援保障,增强山岳、水域救援力量,也成为桂林市消防救援支队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而“象山飞鹰”的组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来的。
该负责人说,“象山飞鹰”组建时间不久,必然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象山飞鹰”目前涉及的技术领域,虽然包括了山岳、水域救援,并不包括“岩洞救援”,而这一“弱项”对于桂林多岩洞这一地貌特征,也是有必要补足的重要技术。
然而,喀斯特地貌带来独特风景的同时,也造就了桂林城“多山,多水,多溶洞”的复杂地形,随着市民、游客参与户外运动、观光活动日益盛行,提升市内救援队伍应对山地、水域,乃至溶洞的消防救援能力,在青山绿水间拉起“保护网”,对桂林意义非凡。
记者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