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面具、神坛、玉琮、丝绸……
三星堆又“上新”一批惊世文物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0日 来源:桂林晚报
4号坑出土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
3号坑出土的完整金面具。
3号坑出土的神树纹玉琮。
6号坑出土的玉刀。
3号坑出土的青铜人像。
8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坛”局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9月9日公布了5月以来的最新发掘成果,考古学家们又新发现了5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国宝”。据了解,目前3号“祭祀坑”发掘已近尾声,4号“祭祀坑”发掘已经结束,5号、6号“祭祀坑”因面积较小、深度较浅,将被提取到实验室“解剖”,7号、8号“祭祀坑”刚刚到文物层,大中型青铜器、象牙、玉石器等铺满了整个“祭祀坑”,犬牙交错、层层叠叠,令人叹为观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认为,最新出土的文物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远超现代人想象的。目前的发掘刚刚进入高潮阶段,更多惊喜还在后面,也许还有更多超出认知的文物陆续被发现,三星堆的未解之谜有待揭晓。
出土最完整金面具
新一批三星堆考古出土文物中,最吸引公众眼球的莫过于6月中旬3号坑的金面具。出土时,这件金器仿佛一张稿纸被揉成一团,难辨形状。修复人员用不到一周时间,一张完整的金面具缓缓呈现。
据介绍,这张薄如蝶翼的金面具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是目前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具。这件文物比正常人脸稍大,专家认为是附着在青铜人像上的。今年1月,三星堆曾出土重约286克的金面具残件,虽然只有“半张脸”,但它仍保持着目前三星堆出土最重金面具的记录。
神树纹玉琮前所未见
此次3号坑发现的神树纹玉琮,整件器物由整块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对应的两侧线刻神树纹样,刻痕甚浅,见证了中华大地早期各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合。考古专家表示,带有神树纹的玉琮前所未见,为现代人研究古蜀社会中神树的意义、象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丝织物遗存意义重大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单位,对4号坑出土的丝织物遗存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检测分析。据介绍,考古工作人员在4号坑灰烬层一件青铜器旁发现了麻线的堆积,是有序排列成一缕一缕的状态。
研究人员将其提取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了具有明显经纬组织结构的纺织物,分析判定为平纹组织结构的丝织物遗存。这是工作人员第一次在新一轮祭祀坑考古发掘中发现有丝织物遗存。考古专家认为,丝织物遗存的发现,填补了古蜀时期丝绸考古出土的空白,实证了古蜀文明的辉煌,为三星堆祭祀形态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为丝绸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考古资料。
发现迄今为止最大青铜“神坛”
在发掘工作启动最晚的8号坑,出土了三星堆遗址迄今最大的青铜“神坛”。该“神坛”最底部是一个高约30厘米的三层台基,第二层可见勾云形纹饰,第三层则是镂空花纹。台基之上形成一个平台,地面铺满花纹。平台一角,有双手虚握的跪坐小人脸朝外侧;平台一面的中央,另有青铜小人双手朝下、五指伸开,呈舞蹈状。
三星堆遗址8号坑发掘负责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介绍,2号祭祀坑曾于1986年出土过一件迷你版的青铜“神坛”,但十分残破,迄今没有修复。8号祭祀坑发现的这件青铜“神坛”虽仅有下半部分,其做工之精细以及造型之复杂,已足够惊艳。
青铜人像展现古蜀写实雕塑艺术
三星堆4号坑最新出土的3件青铜扭头跪坐人像,从造型、纹饰等方面来说都是三星堆考古全新的发现。三件人像通高约30厘米,呈双膝跪坐姿势,身体略微前倾,头扭向右侧,双手则呈半合十状平举于左前方,中间有缝隙。考古专家判断,这3件人像应该是属于同一件器物,并共同构成一个疑似三角形的形状,起到支脚的作用。
4号坑发掘负责人许丹阳介绍,过去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像,其制作更多是抽象化、符号化的,并非是写实性的,但是这3件人像不论是人像身体的匀称性,还是面部特征,其形象都更加接近真实,展示出3000多年前的古蜀就有了写实的雕塑艺术。
综合新华社、上游新闻、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