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本市·综合[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经验手感+设备护航“双保险”

市人民医院冠脉介入走进“精准时代”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1月05日    来源:桂林晚报

  OCT影像下,可以直观地看到血管病变的形态。
  “精准医疗”是新型的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核心是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和更加精准的治疗。而在冠脉介入治疗领域,近年来伴随着腔内影像学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血管内超声(IVUS)和功能学(FFR)等技术的发展,介入医生借助腔内影像学或功能学的指导,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使治疗更加趋于精准化,从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长期预后。
  近年来,桂林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在伍于斌主任的带领下,借助冠脉腔内影像技术及功能学评估技术,不断提高冠脉介入的治疗水平,实现了从以“经验手感”为支撑向“经验手感+技术设备”双保险的冠脉介入“精准医疗”阔步迈进。
  OCT:
精准找出薄弱血管

  人们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巢穴,就足以让看起来十分坚固的堤坝崩溃。一个不大的血管斑破裂,引发心绞痛乃至心梗,对于越来越多冠脉病变的患者来说,这样的“溃坝”恐惧常压心头,实在是难以回避。对于心血管医生来说,精准找出“蚁穴”并实施治疗,既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巧,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先进的仪器设备辅助。
  日前,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伍于斌主任在桂北率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辅助,为一名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完成了冠脉支架植入技术。术中OCT检查发现患者左冠前降支管腔严重狭窄,纤维帽管壁极薄,病变处非常不稳定。根据OCT表现,介入团队决定在患者冠脉薄弱处置入支架,术后重复OCT显示支架膨胀与贴壁良好,支架边缘无夹层,血流明显改善。
  “患者老韦前降支纤维帽管壁相当于我们常说的饺子皮,皮太薄了就容易露馅,血管破裂对于患者来说是致命的。”同样参与手术的陈伟主任医师介绍,“过去没有OCT,我们只能凭着经验在这个地方放支架,现在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病变的形态和性质,治疗上就更有把握。”
压力导管:
血管中度狭窄放不放支架的答案

  患者老邓曾在外院做过冠脉,医生告诉她血管狭窄75%应该植入支架,由于当时没有心理准备,她拒绝支架术。近日又因反复胸痛入院,这次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75%的狭窄,这是一个是否进行支架植入的临界值。
  “在以往,我们也只能通过经验判断是否为这类处于临界的患者植入支架,碰到有些倔的患者,坚持不接受治疗的也没有办法。”心脏中心二病区潘迪光主任介绍,“为了确保支架植入的科学性,我们利用冠脉压力导管(FFR)测定血管狭窄远端及近端的压力比值进行评估,确认患者确实需要植入支架后,开展了广西第一台冠脉压力导管指导下的支架植入术。”
  “这个冠脉压力导管还是个国产的,操作舒适度、方便性、可重复性都很不错,看过了太多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故事,我要为国产神器打call。”潘迪光说。
冠脉介入:
“双保险”,让治疗越来越精准

  “传统的冠脉介入治疗主要依靠冠脉造影进行病变评价,虽然简便快捷,但也存在难以识别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病变,病变的准确长度,管腔直径等先天性不足。”伍于斌介绍,“面对介入治疗越来越精准的需求,我们通过开展IVUS、FFR、OCT等先进的技术,通过精确评估病变形态学;精确评价病变对血流功能的影响程度;精确评价PCI后即时和远期影像学效果;评价不同性质病变的转归以确定其最佳治疗方法,回答了是否真的需要支架植入,支架的精准植入等患者关心的问题。”
  据悉,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正是靠着实力强大的介入团队的“好经验”加上不断更新的“好技术、好设备”,形成了冠脉精准治疗的“双保险”,正迎来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
  通讯员廖国梁 黄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