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吕铮同名小说改编,沈嵘、吕铮编剧,陈建斌、董勇、郝平等主演的《三叉戟》正在江苏卫视热播。6月6日,陈建斌在接受媒体微信采访时直言,对于所饰演的“大背头”戏中的难处他也感同身受:“我理解他,就像理解我自己一样。” 陈建斌说,他特别理解人物遭遇的中年危机,但越是卡在瓶颈越不服输,也是人物的魅力所在,“就像李宗盛的那首《山丘》,‘向情爱的挑逗,命运的左右,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我觉得这特别像戏里的人,没有什么值得怕的,就是要拼,就是要奋斗。” 拿着生活的尺子在衡量着演 《三叉戟》中的人物刻画特别生活化接地气,据悉主要剧情线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被问及主要角色是否有原型,陈建斌强调编剧吕铮本人就是警察,所以细节方面让观众觉得格外真实。 这部剧让观众见识到了中年演员的绝对实力,剧中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相当到位,甚至很多人觉得在剧中看到自己爸爸或者老公的影子。陈建斌表示自己也收到了不少观众的反馈,赞他们演得接地气,“以往大家说,演一个你熟悉的人这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大家对这种人物是有各自的判断能力。观众看着电视感慨说这个人就是我爸,这个人就是我哥,这个人就是我老公……这就是对的呀。因为我们表演的时候就是拿着生活的尺子在衡量,就是说符合生活的这个尺子的标准,我觉得就一定是对的,我们参考的这个标的物就是生活本身,观众才会有这个认同感。观众是很容易就判断说你这个演得对不对,你这套东西对不对,我觉得这个东西确实是需要分寸的,这个程度的拿捏和取舍,的确都是经过我们和海波导演,还有吕峥老师认真的仔细的推敲,最后才呈现出来的”。 每个人都面临着中年人危机这个困境 剧中,陈建斌饰演的“大背头”崔铁军,董勇饰演的“大棍子”徐国柱,郝平饰演的“大喷子”潘江海三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一线人民警察,在临退休之际因为好兄弟老夏的牺牲,再次集结,携手破获了一起起案件。而每次庆功之余,“三叉戟”背后的分分合合,由于身体原因的一次次的支撑,来自于工作生活各方的压力等,也让观众感受到来自于中年人的危机感与困境。 陈建斌说,自己很理解这个人物,“就像理解我自己一样。”在陈建斌看来,他也面临着这个困境,人到了差不多50岁左右,可能接下来面临的就是退休、颐养天年,可是内心还是有不甘心的东西,这些东西跟日益老化的身体,就形成差异。“人的生存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把它做到极致,就像剧中的三个人一样,每个人都面临着这个困境。” 陈建斌饰演的崔铁军是探组的“脑力担当”,他有缜密的分析能力和过硬的探案经验,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也会遭遇跟丢嫌疑人、抓捕嫌疑人时候力不从心,但是依旧熬夜蹲守在一线,在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在身体因素上,陈建斌在剧中更是感同身受:“我经常感觉到有些时候力不从心。比如说戏里有一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林楠有一次去找我,我正在车底修车,要从车底下探头出来起来,跟他去警保处,那个过程就很费劲。我以前觉得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动作,但是现在我觉得还挺费劲的,都不是演的,这可能就是角色和演员的某些共同之处。” 剧中角色跟本人在家里不太一样 此外,剧中他和陶红演一对中年夫妇,网友们觉得两人演出了老夫老妻的默契,特别亲切,甚至有网友猜测这是否就是陈建斌家里真实的相处方式。对此陈建斌以“撒狗粮”的方式予以否认,“我跟陶红老师在家里部分的戏份吧,这肯定跟我本人在家里的情况不太一样,比如我就不可能钻到蒋老师(蒋勤勤)怀里去让她安慰我,我觉得这种事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但他也坦言两人对手戏特别有感觉是多方面的结果,“我觉得主要是剧本的基础提供得好,包括像张华在那儿数落大背头的大段儿戏,还有后来他尿裤子,回来之后去玩微信……剧本儿本身就给到了,陶红老师演得也特别好,海波导演呢有要求,所以我们就把他往那里走,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剧本、导演、演员缺一不可的状态,才能把那些演得那么鲜活,那么真实,那么有代入感”。 不靠“流量”靠演技 有一阵影视圈流行年轻帅气有流量的所谓“小鲜肉”,现在中老年戏骨们凭借实力越来越赢得观众的尊重。陈建斌也坦言这个戏里好像没有什么流量的演员,“我们只有靠演技把戏演好,把角色塑造好,我们也就只能靠这个了”。他感慨自己在中戏上学时学表演、学做演员做导演做编剧,“那时候从来没有纳入过流量这个概念,所以每个时代可能都有每个时代的东西,但永恒不变的东西也是存在的,我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会一直都在那儿,一直都是一个标准,对演员来说就是把戏演好,把这个角色奉献给观众”。 50岁的陈建斌把“三叉戟”和自己的这种要拼要奋斗的状态用李宗盛的《山丘》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来形容,“它里边儿有句词我觉得写的特别好,就是面对命运,不自量力地还手,直至死方休。还有《老人与海》里那个老人,他说,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本报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