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闻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塑“守”艺人周林泽:传承指尖上的非遗文化

 

    周林泽正在制作面塑。

    周林泽的面塑作品。

    工作室一角摆满了周林泽获得的奖项。

    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的动作形态、精雕细琢的内容刻画……周林泽用一双巧手捏揉出了上千件面塑作品,通过指尖的力量,将面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外公的手中传承下来,在自己的不断创新下,让手中的面团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自幼跟着外公学习面塑

    23日,记者在穿山东路附近的工作室内见到了周林泽,他正揉着面团,准备制作新的面塑作品。工作室内的一个架子上摆满了他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杯。

    周林泽不仅是一名拥有20多年经验的面塑手艺人,还是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的一名烹饪老师。“面塑俗称‘捏面人’,在北方比较常见,而在南方则比较少见,这个技术我是从外公那学来的。”周林泽谈起自己如何学会这门手艺时满脸笑容。

    1990年,周林泽出生于桂林市象山区平山田心村,从他记事开始,就经常看到外公在捏面人。“那时候,看外公做面人觉得很神奇,一个小小的面团,经过外公手中竹刀的雕琢,只需几分钟时间就变成了孙悟空、猪八戒等神话人物。”6岁开始,周林泽就跟着外公从村里走到解放桥招揽生意,外公挑着扁担,他就在一旁摇拨浪鼓吸引顾客。周林泽回忆说,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回家前,外公都会买汽水给他喝,回到家后,他又和外公一起揉面团准备第二天要用的材料。慢慢地,周林泽从对面塑不感兴趣到后来近乎痴迷的程度,在上小学时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拿出面团练习。

    周林泽在念初二那年外公去世,周林泽辍学了。他学着外公挑起了扁担来到街头捏面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走路的人越来越少,捏面人的生意也愈发惨淡。”后来,周林泽放弃了做面塑,来到了职业学校学习烹饪技术,“以前在学校里上电脑课,很多人都是在网上聊天,但是我会选择在网上看其他人的面塑作品。”周林泽说,那两年他虽然没有做面塑,但是心底还是想着这件事。看着网络上的作品有的还没有自己的好,于是,他又重新捡起了面团,并通过自己的创新,将面塑的大小和材料都进行了改进,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精美作品。

    改良创新 用心完成每一件作品

    以前的面塑,存放时间不长,容易出现发霉等情况,面团的色彩也多是用菠菜汁、西红柿汁等来调色,并且外公做的面塑都是依附在一根竹签上,尺寸不大。总结出需要改进的方向后,周林泽脑子里想的都是该如何去实现。

    “收旧报纸、旧书本、旧纸箱……”一天,周林泽在家里听到收破烂的传来的声音,他灵机一动,马上动起手来,用铁丝做面塑人物的“骨骼”,用报纸做面塑人物的“肌肉”,再将改良后的面团附着在报纸之上,对人物进一步地塑造刻画,于是,一个几十厘米高的放大版面塑作品便呈现在眼前。

    周林泽还对面塑作品的原材料作出了改进,不仅有面粉、糯米粉、粟米粉,还添加了防腐剂、蜂蜜、三花酒、广告颜料等材料,使揉好的面团不仅增加了光滑度、柔韧度,还能防裂、防尘、防潮、不变色不变形。

    “面塑看起来复杂,其实制作起来很简单。”周林泽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小包,里面装着数十把工具,这些都是他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用亚克力板打磨而成。

    改进了面塑的呈现形式和原材料后,做什么样的题材成了周林泽新的思考方向。很多古典小说里的人物和一些神话故事人物都非常适合制作面塑,于是周林泽翻阅《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通过了解故事背景和文字描述的人物性格特点及面部特征来创作。

    除了看书和画作之外,周林泽还会到各地收集素材,比如去北京、杭州、西藏等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并把有意思的人物、纹样拍照记录下来,看到特别有灵感的作品,则拿出准备好的面团,当场捏出模型,方便回家之后更好地创作。

    “其实,最能提高我的技术能力的是顾客的需求。”有一次一个顾客想用面塑做一个拳头大小打开的核桃形状,里面要站着有十八罗汉,为了让作品更加细腻,周林泽特意制作了一个工具来完成这个作品。“做这个面塑时,我恨不得拿出放大镜来用。”周林泽笑着说道。

    顾客每一次提出的要求都是一次挑战,但周林泽乐在其中,他尽力去满足对方的要求,不断地翻阅资料,用心完成每一件作品。20多年的面塑生涯,周林泽完成了《南海观音》《文殊菩萨》《鼓舞壮乡情》等上千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了他对面塑的热爱和不断的进步。

    想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提到面塑,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周林泽说,为了让年轻人了解和接受面塑文化,周林泽经常到各学校参加公益活动,义务教授面塑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2013年,一些短视频平台兴起,通过网络,周林泽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面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获了几十万的粉丝。

    一些外国朋友看了视频后联系周林泽购买其作品,面塑的魅力也因此传播到海外。“有一个演员通过看我的视频,向我定制了一套《水浒传》108将的面塑,当时我花了快五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周林泽说,这是目前他花了最长时间做的一套作品,做完后他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2019年底,周氏面塑被正式评为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周林泽也成为周氏面塑的第四代传承人。

    周林泽说,之前他都不知道从外公手上传下来的这个手艺拥有这么久的历史,前段时间,通过翻阅家里的族谱和走访村里的老人,他才知道他所传承的周氏面塑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近期周林泽计划联系全国的一些优秀面塑手艺人,将大家的作品集合起来,在桂林开一个小型展览馆,让更多的人通过展览的作品认识面塑,让面塑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记者周子琪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