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发现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红军长征过桂北革命歌谣和故事:

聆听历史回响 阔步新的长征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1月04日    来源:桂林日报

  图①:工作人员与“一把大刀”的收藏者(中)交流。(桂林市群众艺术馆供图)
  图②:党史专题纪录片《红军谣》第二集《两块银元》中的画面。 记者蒋璇 翻拍
  图③:党史专题纪录片《红军谣》第三集《三封书信》的故事。 记者蒋璇 翻拍
  图④:龙胜各族自治县创作歌曲《红军走过我家乡》,并制作成MV。 记者蒋璇 翻拍
非遗名片
  项目名称:红军长征过桂北革命歌谣和故事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项目内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广西灌阳、全州、兴安、龙胜等县,在此经历了长征以来最激烈、最悲壮的湘江战役,而后翻越著名的老山界进入龙胜,最终北出湖南、西进贵州,历时19天,行程296公里。其间留下了许许多多革命歌谣及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主要流传于桂林市北部地区的灌阳、全州、兴安、资源、灵川、龙胜等县各乡镇以及穿越越城岭山脉的资江、湘江、灌江的部分流域。
  项目级别:2020年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报记者 蒋璇
  89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两年内辗转14个省份,最终在陕北会师,建立了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虽然红军长征过桂北这段时间不长,却是扭转红军命运的19天,也是扭转中国命运的19天。尤其是湘江战役和翻越老山界是长征中的两大事件,照耀着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危难驶向光明。
  可以说,桂北的一山一水都有道不尽的红色记忆;青山绿水间,传颂着一个个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都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过去了,历史却未远去,桂林儿女仍在不断重温并传颂这段桂北战史,铭记他们的荣光,从红色精神血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代代相传
  守护红色记忆

  “这面红旗将战士和群众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见证着战乱年代群众对党的信任。”在灌阳县新圩镇,现年48岁的枫树脚村村民李清鸾动情地向众人讲述着曾祖父黄和林、祖父黄荣清和父亲黄光文三代保护红旗的故事。
  “红日东升照西延,当年红军过资源。舍生忘死为革命,换来今天幸福甜。”伴随着资源县大山中传出的一阵优美歌声,瑶族山歌王罗友军开始了用山歌演唱本村寨流传下来的红色歌谣的日常。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桂林市庆祝晚会上,45岁的蒙万林参与创作排演的反映红军长征过桂北才喜界的情景剧《鱼水情深》,演出10余场,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50多岁的灌阳人文东柏常年行走在灌阳和兴安、全州一带,致力于收集整理一切与红军过灌阳有关的资料。目前,其已出版了《红军在灌阳故事集》。
  79岁的瑶族村民李肇隆多次沿资江、湘江进行采风活动,采访多名老红军、红军后人及少数民族山歌王,搜集编印了《红军传说故事》《瑶山里的传说》等书籍。
  这样的民间传人,在桂北县域里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搜集和整理、传播红军长征有关的故事和歌谣,发挥了重要作用。
  “桂北地区的灌阳、全州、兴安、资源、灵川、龙胜等地长期居住着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及汉族,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经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贯穿着红军长征过广西的行军路线,因而红军长征过广西桂北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其间留下的红色文化,精神价值也影响深远。”桂林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韦海涛说,红军长征进入桂北地区后,惩办了鱼肉人民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通过组织群众宣传革命政策,并将其与桂北当地瑶、壮、苗、侗、汉等民族的传统歌谣文化相结合,创编了适合当地老百姓通俗易懂地理解传诵及表现军民团结结下深厚情谊的红色歌谣和故事。
  与此同时,在战役中受伤留下来的红军伤员与当地老百姓通过认亲、通婚等形式结合后,又把红军长征的革命道理、歌谣、故事等口传给下一代。
  韦海涛介绍,以客观历史事件为核心构建并流传至今的红军长征过桂北歌谣和故事,反映了这段艰难光辉的历史,对记录研究红军长征过桂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其中有宣传红军政策的歌谣,如《劝国民党四字歌》《五更鼓》《告白军士兵歌》《十送郎当红军》《抗战歌(琵琶歌)》等;歌颂红军的歌谣有《红军长征过龙胜》《一块木碑》《草鞋歌》《大拾字歌》《朱毛过瑶山》《含悲谣谚念红军》等;流传的革命战斗故事有湘江战役的故事,主要包括新圩、脚山铺、光华铺三大阻击战——面对近30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不怕牺牲、英勇拼杀,突破湘江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的计划,赢得战略上的胜利;人物故事方面有周恩来龙坪指挥灭火、红军战士与铁匠的情缘、飞将军一夜夺三关等。
  “这些歌谣和故事语言质朴、生动、丰富,通过极具韵味的方言土语唱、讲,通俗易懂,能够使民众由眼前的现实追寻到光荣的过去,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前行,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韦海涛说,80多年来,红军的伟大革命精神已经与桂北大地融为一体,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巨大的精神力量。
  官方保护探索传播新途径
  事实上,仅仅依靠民间群体的力量来发扬传播红色文化远远不够,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这些散落在桂北各县的红军长征过桂北革命歌谣和故事保护起来呢?如今在桂林市群众艺术馆就能找到答案。
  走进群艺馆非物质文化展示大厅,入眼就是展架上摆放着的一本本关于红军长征过桂北的革命歌谣和故事书籍。据了解,这些都是由桂林市群众艺术馆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集和整理出来的。
  工作人员周微告诉记者,馆内打造了一处红色藏书角,放有藏书25册,包括由该馆于2019年内部出版的《桂林市纪念红军长征过桂北民间文学作品资料集》一书中收集的歌谣100多首、故事和传说60多篇,并收集有2019年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千里征战人未还——长征,散落的红星》和1980年少儿出版社出版的《飞来泉》一书,以及1979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万岁》《山歌集册》《红军传说故事》《湘江作证》等故事集。
  与此同时,为了切实提升项目的保存水平,工作人员采用数字化手段对出版物和原有手稿进行保存。目前共存有相关文字资料4万字,视频、音频及田野调查记录等资料3.6G。
  “现在,我们普遍采取进校园开展公益课堂和讲座,举办文艺演出和各类比赛等方式走进群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韦海涛告诉记者,市群众艺术馆与灌阳红军小学校及秀峰区飞凤小学合作开展红军长征过桂北革命歌谣和故事主题故事会,让学生了解这段红色历史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不仅如此,该馆积极推进各类红军长征过桂北群众文化活动演出和演讲比赛,举办了湘江战役主题演讲比赛,创作了小桂剧《渡口》《琴缘》《血如花》等艺术作品,举办湘桂红军路山歌比赛,坚持宣传和推广红军过桂北革命歌谣和故事。
  除了传统方式,各县还尝试运用现代化手段,挖掘传播新途径,如制作红军长征过桂北革命歌谣、故事系列动画片、短视频、广播剧和故事光碟等。
  灵川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对红军长征过桂北的故事发起公开征文,形成《红色足迹》散文集,印刷出版1000册。并联合县融媒体,对红军长征过新寨村发生的几个故事,拍摄成《红军谣》党史纪录片,共四集,获广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二等奖。
  “我的兄弟啊(红军同志哥),你曾经说过,你说你会回来,回来实现你的承诺。我的兄弟啊,我想对你说,请你回来坐一坐,回来听我为你唱首歌啊。”走进龙胜的校园,遇到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唱这首名为《红军走过我家乡》的歌曲。龙胜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县加大红军长征过龙胜故事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创作了许多的歌曲,传唱红军长征过龙胜的丰功伟绩,并将其拍摄成MV。
  除上述外,全州、龙胜、灌阳等县还将红军过桂北革命歌谣、故事创作成舞台艺术作品;资源县会定期举办山歌节。
  2019年,我市成立了桂林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传承保护中心。
  2020年,市群众艺术馆还针对红军长征过桂北歌谣和故事项目做了一份五年保护计划方案,从政策与机制、资金及人员三方面进行保障,主要内容有五项,分别是制定《红军长征过桂北歌谣和故事保护规划》及配套的《红军长征过桂北歌谣和故事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具体保护措施;举办红军长征过桂北歌谣和故事传承培训班;举办红军长征过桂北歌谣和故事公益性讲座;拍摄和制作相关影视作品和戏剧创作及重走红军路研习活动。

  “非遗+文旅”
  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要用好桂林红色资源,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成为展示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2021年5月19日,市委书记周家斌主持召开桂林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推进会,成立工作协调服务组,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
  如今,随着红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开工和桂北各地红军烈士墓、博物馆、纪念馆相继修复建成,听红军故事、讲红军故事、唱红色民谣成为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
  从市群众艺术馆提供的资料中记者看到,目前我市拥有的红色人文景观及风物遗址等文化场所包括:灌阳县的文市红军亭、新圩阻击战战场旧址、杨柳井红五师指挥部旧址、红军战地遗址、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酒海井遗址、文市和水车乡保留的红军标语;全州县的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脚山铺红军烈士墓、凤凰嘴渡口、大坪渡口、屏山渡口;兴安县的界首红军堂、界首渡口、界首红军烈士墓、千家寺红军标语楼、文家洞红军标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光华铺阻击战战场遗址;资源县的红军翻越老山界博物馆、凤水村红军标语;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坪红军楼、平等红军烈士纪念塔、芙蓉戏台红军标语、泗水乡光明岩红军标语、才喜界《颂碑》。
  “红色是桂林的底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是红色文化内涵不断挖掘和释放正能量的过程。在大力发展文旅融合的今天,歌谣、故事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周运良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全州,用意深远,也为全州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周运良表示,推动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是全州“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全州县结合湘江战役革命旧址的空间线性分布特征,统筹连片区域红色资源开发,构建了“一心·两带·三区”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即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为核心,创建湘江红色记忆旅游带、湘桂古道红色体验旅游带,打造红色传承区、文旅创新区、生态发展区。在创新推动下,实现了红色旅游与文化、乡村振兴、工业、生态、研学等深度融合发展,唱响了“红色胜地,大美全州”的文旅品牌。2022年,全州县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全州县红色文化的发展路径是我市各县开办以红色文化为特点的民俗经营活动,有机地将“非遗+文旅”“非遗+乡村振兴”相结合,把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结合时代探索发展新模式,让桂北红色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各县结合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徒步重走红军过桂北长征活动。各村寨在传统习俗节庆当中也融入此环节,让游客在自然山水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将红军长征过桂北歌谣和故事编入导游教材,融入解说词中,以丰富的表现形式,艺术化地再现那段艰苦和光辉的岁月,并每年对导游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歌谣和故事。
  据悉,未来,我市还将立足现有的景区、乡村旅游区等资源,开发一批高端红色旅游产品,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红色精品线路,并支持桂林红色旅游企业开展红色旅游与研学活动,让红军长征过桂北革命歌谣和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全面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