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关于六百年前的一场救赎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剧评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12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两京十五日》剧照 记者何平江 摄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这是一场阴谋:大明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在南京视察,宝船突然爆炸。与此同时,皇帝朱高炽病危。当一系列巧合的面纱被揭开一个角,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这是一场救赎:千里长河,星夜奔驰;四面楚歌,命悬一线。在长达两千两百里的途中,为了生存和个人的利益,有人守护信仰,有人舍己成仁,有人快意复仇,有人学会成长。 连续上演两日的《两京十五日》已落幕,其带来的余震无法用一个词、一句话来简单概括。这部脱胎于作家马伯庸同名小说的舞台剧,讲的看似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事件,更像是一段探索成长与救赎之旅。 太子朱瞻基,作为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贯穿了整台剧。在不断的抽丝剥茧中,他的三观也经受了一次次冲击。在经历了爆炸、起义、拉纤、坐牢等一系列事件后,原本懵懂天真、无心国事的太子,逐渐成长为能担重任的帝王。在换下常服披上龙袍之时,太子完成了自我成长与救赎,也拯救了大明国运。 苏荆溪是剧中着墨较重的女性角色,在女性意识尚未集体觉醒的年代,她作为先锋,反对封建礼教,一心想要为同门姐妹王景姝复仇。在“入宫伴驾成凤凰,忠君陪葬得风光”的封建时代,她们是不被看到的一群人,无人在意她们的生死,更无人在意她们悬壶济世的愿望。因此,苏荆溪隐忍筹谋,只身涉险,布下重重机关,没想到因为太子宝船意外爆炸,计划败露。她只能边走边看,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甚至作为另一条隐形的线,不断推进“两京十五日”的行动。以个人力量向最具有权威的人发起冲击,以微弱的声音对封建殉葬礼教发出呐喊。苏荆溪的执着,让人敬佩与感慨。 吴定缘,神捕头吴不平之子,却偏偏喜欢酗酒、狎妓,终日浑浑噩噩。而这正与他扑朔迷离的身世有关。吴定缘本是洪武名臣铁铉的幼子。其父铁铉在靖难之变时数次击退燕王朱棣的叛军。后来因为朱棣篡权夺位后,铁铉及族人被俘处刑,儿子吴定缘逃脱落水,从此失忆,后来成为了吴不平的儿子。在“两京历险记”的途中,吴定缘也在不断地寻找丢失的身份,越过自己的心魔。 导演赵淼曾说,《两京十五日》是一部古典悬疑剧,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故事。在两千两百里的朝夕相处中,吴定缘和太子已经成为能够分享秘密的盟友和伙伴,但父辈们的血海深仇,却让他踟蹰、犹豫、矛盾,最终他选择了与苏荆溪一同留在明楼的火海中。不遗忘、不原谅。也正因为如此,吴定缘这个人物形象才更为真实。人生中难求的是圆满,小人物各有小人物的执着。 剧中大量使用了各种道具来帮助观众理解人物的成长与救赎。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道具,是一个双层的木头椅子。它始终存在于舞台之上,随着剧情的推进,它代表的是帆船、是房屋,提示着时空的转换。到最后,它被放置到了显眼的舞台中央,象征着皇权,更象征着朱瞻基一路的成长与心路历程:虽经历风霜,但依旧坚固。面对命运,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还是平民百姓,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有关天下,有关你我,有关自我”,寥寥十二字,或许是对长达3小时的舞台剧《两京十五日》主旨最凝练的概括。 ■科普链接: 我们该如何赏析一出舞台剧? 剧本、表演、舞美,是一出舞台剧中不可或缺的几个部分。因此,在赏析舞台剧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几个方面进行观赏与剖析。 剧本犹如一座大厦的基础。一个合格的剧本,应该是将剧情逻辑讲清楚,在此基础上,再求故事讲得好不好,继而再追求是否引发观众思考。在本剧《两京十五日》中,出场的人物多达200余个,原著70多万字,要将这么大的工程浓缩到3小时内,把剧情理得清楚,对于导演和编剧来说是非常考验功力的。其次,能不能将故事讲好,更是对创作者的第二重考验。如同做一盘菜,如果将每个情节都予以保留,必然会导致毫无记忆点和全面平庸。在《两京十五日》中,以虚写实、以小见大的手法很常见,这也显示出了创作组较为成熟的处理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对话、举止是否符合人物特色,人物塑造是否助推情节发展等等。 表演方面,舞台本身是一个虚构的场景。一场好的表演、一个好的演员,能将观众带入情境中去,演员们的台词、动作、表情是否有着强烈的信念感、感染力,让观众忘了置身剧场,从而相信故事情节的真实性。 舞台美术是一台戏剧的关键环节,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饰、道具等等。它们对于渲染气氛、推动情节至关重要。舞台上的布景,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抽象化。有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物件,提示空间的转换。但更多的是“言而不尽”,往往留白的地方,才是给予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以《两京十五日》为例,一张普通的椅子,可能会随着剧情的推进,扮演不同的角色,提示不同的场景转换。音乐与光影的变化,也能产生时而幽静、空旷,时而千军万马的感觉。在苏荆溪回忆王景姝的时候,昏黄的灯光,白色的纱衣,更渲染出了一种时代小人物无法自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剧色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