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版:发现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天下一绝的梅瓶之乡

——走近靖江王陵的梅瓶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10月28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杨湘沙 文/摄
  丰富的地面遗存和出土文物,使靖江王陵成为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陵墓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墓群,这个陵墓群体现了明代南方陵园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靖江王陵随葬品丰富,其中最珍贵和最有特色的当属梅瓶。
  据靖江王陵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迄今为止,已从靖江王陵中发现、出土了300多件梅瓶,这些梅瓶都产自江西景德镇,既有皇家御赐的,也有商贾进贡的。看得出来,当时的这些瓷中精品已经成为了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
  知名收藏家马未都的《醉文明》一书中,认为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算得上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明朝之后才因为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取此名。它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曾经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自有唐一代首次出现开始,梅瓶的储酒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靖江王陵出土的大量梅瓶便是明证。明中晚期以后,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清代出了很多传世的梅瓶,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梅瓶作为酒具的用途,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如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一件腹部开光书写“清沽美酒”,另一件腹部书写“醉乡酒海”。而靖江王陵出土的两件梅瓶,也同样印证了这一说法。
  一件是1972年从靖江安肃王墓出土的青花携琴访友(携酒寻芳)梅瓶。该瓶造型端庄,美观大方。图案中描绘的是一位高士神态怡然地骑马慢行,琴童挟琴在前引路,仆人挑着酒食在后随行。远处群山起伏,碧水荡漾,犹如一幅精美的中国水墨画。
  这件出土文物除了其制作工艺的精湛让人啧啧称奇之外,更让人难忘的还有画中高士马后担食的仆人形象:仆人肩上所担一头为一只竹编的三层食箪,另一头则是装满美酒的带盖梅瓶。这幅瓷画直观地反映了梅瓶的实用性。馆方工作人员认为,这件文物不仅以其完美的工艺反映了明代制瓷巅峰时期的高超成就,同时也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汉民族文人当时的一种生活方式。
  另一件则是1983年5月温裕王墓出土的青花高腰双龙抢珠带盖梅瓶。
  该梅瓶出土时工作人员就注意到,其瓶盖被拌有糯米浆的石灰膏严严实实地封住,打开盖后才发现,里面竟是一瓶香沁浓醇的乳鼠药酒。酒中泡有三只未长毛的乳鼠,还有各种滋补的中药材,包括红枣、荔枝、龙眼等在内。该酒颜色晶莹红艳,历经400余年,竟然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可谓弥足珍贵。据考证,这是用明代桂林三花酒制作的特产补酒——乳鼠酒,对产妇产后有大补之功。据悉,广西名酒桂林三花酒已有1000多年历史,宋代时曾以“瑞露”之名进贡朝廷,因此,这瓶酒的出土不仅对研究古代桂林酒文化源流是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同时也直接印证了梅瓶的储酒功能。专家认为,梅瓶藏酒,反映了人们希望能过上“清(青)平(瓶)长(藏)久(酒)”的太平日子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精深奇妙的内涵所在。
  馆方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这两件十分独特的梅瓶外,靖江王陵出土的其它梅瓶外形都十分美观,线条流畅,有很突出的时代风格。梅瓶上的纹饰内容丰富,有花卉、云龙、仕女、八仙、佛道、花鸟、高仕等共30多种,梅瓶的釉色缤纷艳丽,有青花、五彩、白釉、孔雀绿、斗彩等;从成色来分析,其使用的釉料非常高级,多为进口原料。
  据工作人员透露,除前文提及的两件文物外,靖江王陵出土的梅瓶目前大部分收藏在桂林博物馆。据悉,桂林博物馆馆藏明代梅瓶300多件,其中有250余件是以青花为主的瓷梅瓶。除了少部分出自当时桂林的一些达官显贵的墓葬之中外,绝大多数都出自靖江王陵。不论其品种类别式样,还是历史艺术价值,都在全国博物馆中堪称第一,被专家学者誉为“国之瑰宝”“桂林一绝”,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桂林文化名片。

    资料库   梅瓶
  梅瓶是传统名瓷,瓶型为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图①:携琴访友梅瓶。目前收藏在桂林市博物馆里。
  图②:青花双龙戏珠梅瓶。目前收藏在靖江王陵博物馆里。
  图③:青花八仙梅瓶。目前收藏在靖江王陵博物馆里。
  图④:发现乳鼠酒的梅瓶。目前收藏在桂林市博物馆里。

    杨二说说
    甘于平淡 不等于要拒绝美好
  二哥家里储酒的坛坛罐罐有很多,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梅瓶。所以,自从知道梅瓶从唐朝开始就以储酒为主要功能后,二哥只能长叹一声:没文化,真可怕。
  二哥储酒,目前最常用的一个是大肚罐,翻查资料得知,这应该是将军罐的一种,因为上面开口较大,且有一个像古代将军盔帽的盖子。这个罐子膀大腰圆,光看体型,不是将军,也是王刚扮演的和珅那样的贪官模样,肥头大耳的。当然,这顶帽子省去了容易损坏的尖顶宝珠造型,只留下一个扁圆型的结构,所以方便安置和反复使用。
  二哥之前其实挺喜欢这个罐子的,因为除了底部的“乾隆年制”的款识外,上边一个字都没有——尽管罐身上的颜色和图案过于艳丽,显得有些俗气。没有字的好处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牌子的罐子,或者之前是拿来干什么用的,因此就有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二哥仔细打量后发现,罐身黄色打底部分上能勉强认得出来的图案有一只喜鹊,两个凤凰,一株虬枝上的三枝梅花,然后就是大面积的红白牡丹和菊花,其它的,好吧,不认识。也不知道这些个图案凑一堆是个啥意思?
  老实说,有没有罐身上这一大团喜庆的颜色和图案,二哥并不是很在意,二哥在意的是这罐子的陶瓷材质和十斤的容量。陶瓷有微孔,会呼吸,存酒那是极好的。十斤的容量也是恰到好处,二十多度的米酒放进去,基本上能让二哥一个人优哉游哉地喝上个把礼拜,省了老要去酒坊打酒的繁琐。之前二哥还曾有过两个五十斤容量的陶瓷罐,不过体积太大,搬动不便,后来就送人了。二哥是个不怎么讲究的人,本来是准备把这个将军罐一直用下去的,但自从知道梅瓶原来并非只是装饰品,自古就有储酒功能后,二哥的心态顿时就起了变化。为什么不去弄一个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的梅瓶来储酒呢?
  这应该就是靖江王陵出土的梅瓶给二哥带来的最原始的冲击和心理变化了。二哥甚至一度有了马上去弄个梅瓶来储酒的冲动,不一定非古董不可,现代工艺品也行,毕竟,梅瓶的器型真的要比手头的这个圆碌碌的将军罐好看很多。
  不过,冲动过后,思忖再三,二哥却陷入了纠结中。
  年纪渐长后,许是经多了风雨的缘故,二哥一直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极简生活方式,并以返璞归真自傲。按照这种德性,不管是五十斤的陶瓷罐,还是十斤的将军罐,能发挥作用,装得下酒就行,本不应该计较它的外形和装扮。就像二哥一贯以来度人的标准一样,自然、有真性情就好,不必乔装打扮,更无需曲意逢迎,能坦诚相待,互相尊重,就是二哥可交之人。就像一碗桂林米粉,米粉好吃、配菜新鲜、米粉汤材料扎实就行,至于你有没有空调,是不是豪华装修,其实二哥根本就不在意。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次,因为外表的缘故,为何二哥就有些嫌弃起将军罐了呢?这是不是说明了一个问题:二哥一直在自欺欺人?
  这还真是次让人心虚并且汗流浃背的灵魂拷问,一度让二哥慌张了好久。
  这个时候,如你所知,该二嫂出场了,她知道二哥的迷惑后说了一句话,让二哥顿时豁然开朗。
  二嫂先是骂我迂腐,然后说:你甘于平淡,不等于要拒绝美好呀。
  说得真好,一语惊醒梦中人,二哥承认,这一回自己真的是有些着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