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摘掉“赢在起跑线”的观念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剧照
  王珉  
  刚刚落下帷幕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军团高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残奥健儿用奋勇拼搏书写了奥林匹克的传奇。
  只要是看过这些比赛现场的人,都会有着同频的心灵共振:残疾运动员坚信,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行;自己不需要怜悯和同情,只需要平等和尊重。站在赛场的他们,真正与众不同的在于精神上的非比寻常,代表的其实是人类更强者的精神。
  这正是刚刚上映的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所塑造的精神。一位清楚自己人生的儿子,却也不信命,只想追赶;他能迸发惊人能量的背后,同样需要家庭的全力支撑。
  电影是根据残奥冠军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的。他生来因黄疸病导致脑痉挛,无法正常站立行走。而苏妈妈不仅帮儿子站起来,还挖掘出了他的跑步天赋。在后来,苏桦伟被残障田径队选中,夺得残奥会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很简单的故事,毫无悬念的结局,但我们想要的正是过程中的震撼。
  故事一开头倒叙呈现了苏桦伟本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届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那是他第四次参加比赛,最终以24秒65的成绩摘得男子200米-T36项目的金牌,拿下了人生最后一枚奖牌,并打破了残奥会的世界纪录。回顾他的职业生涯,他在4届残奥会累积了6金3银3铜的惊人战绩,这些故事都被拍进电影中。
  一位原本连走路都困难的残疾人,看似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却活出了“后发制人”之路。苏桦伟与观众以往见到的运动员不太一样,有些人可以拼命补足短板,但有些人的短板今生注定无法补足。苏桦伟沉溺于一次次起步练习,也深刻记得起步的初心:“我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要一直练习起步,我只是想要跑步啊!”他清楚自己的人生,只能用这种方式追上别人:“我知道我起步比别人慢,所以我才会更拼命在后面追上来,就像我的命一样!”当世人在谈“起跑线”多重要时,却忽视了“赛道”的重要。到底是选择昂扬的人生,还是软弱的颓唐?
  当然,个人的奋斗和成就,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一个家庭想要培养出一个奥运冠军,难度很大;培养一位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的残疾人成为冠军,难度更是难以想象。残疾运动员的成就是集体呵护下的结晶。现实困境无需回避,苏桦伟一家四口蜗居在香港老旧居民楼里,父亲突然生病,整个家全靠母亲打4份工支撑。他们都没有放弃治疗。尽管如此,苏桦伟一度想放弃:“我跑步每月拿3000多块津贴,但是我去送快递一个月可以拿七八千块补贴家用。”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下来。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过去,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激励了几代人的张海迪,他们不光成就了自己的不凡事业,还在照耀身体健全的心灵。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残疾人勇敢露面,走到屏幕前,向人们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他们自尊且被尊重着,融合主流社会的脚步自信而踏实。他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拓展了自己的生命宽度和人生价值。不幸的灵魂可以跳出黑暗,“颓”和“丧”并不是顺势而下的唯一道路。
  让积极进取的精神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世界。在今天,更多的生命在地球村里获得同等的权利。不仅是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工作的权利,甚至是参与精神生活的权利。残疾健儿在运动场上竞争、拼搏,这是他们贡献给社会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无需过分惊叹他人的奇迹,只要摘掉“赢在起跑线”的观念。后发者,一样能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甚至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