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中国与东盟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与创新发展

第五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在桂林举行

赵乐秦出席并致辞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在开幕式上致辞。记者何平江 摄

    12月3日,第五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在桂林举行。记者何平江 摄

    本报讯(记者周绍瑜 刘倩)12月3日,第五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在桂林开幕。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本届论坛主题“中国—东盟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与创新发展”,共同交流探讨新时代中国—东盟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方向与理念。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出席并致辞。广西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朱东,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李珍刚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威虎主持。

    赵乐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和东盟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和谐并存。桂林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自秦代以来就是沟通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的重镇,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桂林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中外优秀文化,形成了底蕴深厚、绚丽多彩、开放多元的桂林文化,构成了“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的人文胜境。长期以来,桂林与东盟各国始终保持着频繁而通畅的文化交流,在求同存异、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建构各具特色的文化系统,形成了文化发展共识。

    赵乐秦表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重要致辞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举办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为契机,依托桂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大力培育文化领域新业态,更加积极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深入推动中国与东盟民族文化交流合作向多领域拓展,增进文明互鉴,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朱东表示,论坛举办五年以来,以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为纽带,推动并见证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交流日益密切,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论坛的举办开山辟路,架设文化民心桥;开放包容,品多元文化之美;开拓创新,打造文化交流新气象。希望通过这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凝聚智慧共识,促进民心相知相通。

    李珍刚表示,长期以来,广西民族大学致力于中国和东南亚民族文化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已成为中国—东南亚民族文化研究的高地和民族文化展示的窗口。在新形势下,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优势,不断加强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探索推进更多学科领域民族方向发展,为中国—东盟更为紧密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人民心灵沟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本届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广西民族大学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共享中国发展的机遇》《中国人在菲律宾: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盟民族文化互动与文化多元性》《守望根脉: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广西实践”》的主旨演讲。

    在下午的分会场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的历史关联”“中国—东盟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中外学者线上线下各抒己见,互动热络。通过研讨,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的历史关联、中国—东盟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发展、中国—东盟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认识,从而为中国—东盟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学术支持。

    广西社科联副主席成伟光,桂林市委常委、秘书长蒋育亮出席活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