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塑形 铸神 提韵

——桂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炼成记”

 

    在创城过程中,桂林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适宜,城市建设“形神韵”逐渐凸显。记者唐艳兰 摄

    □本报记者孙敏 刘倩

    11月20日,桂林市成功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桂林市首次入选文明城市“国家队”。

    梅花香自苦寒来“炼成”全国文明城市,桂林绝非一日之功。

    18年来,桂林市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对于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桂林清醒地知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张城市名片的争取之路,更是一座城市管理的思考之路、探寻之路和创新发展之路。

    在桂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桂林始终抬头对标、低头查缺补漏,城市建设、精神文明涵养、城市管理水平在一次次创城对标中拾级而上。

    回望创城之路,几多辛劳,更多收获。我们的城市在创城过程中,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适宜,城市建设“形神韵”逐渐凸显。群众真实感受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真正共享文明创建成果,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桂林也因此获得更充分的经济创造力、稳固的社会凝聚力和强烈的文化吸引力。

    科学发展 塑造城市之“形”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这是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城市形象,也是桂林对全国文明城市的全新注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桂林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结合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要求,按照国际化、智慧化、便利化要求,塑造城市之“形”。

    完善城市功能,夯实城市基础。近年来,桂林“北通南畅、东联西拓”大刀阔斧,打通了城市“大动脉”,建成16座人行天桥和东西巷与正阳步行街地下通道,市区实施单行线道路30条,加快道路整体通畅度,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02公里/平方公里,循环互通的城市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城市“骨架”在拉开,“血脉”在畅通,颜值在提升,交通新图带动了桂林城市的新发展,让城市发展拥有了“加速度”,获得了新机遇。

    城市功能的完善,也在大街小巷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城市易涝点,新建的142个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项目实现了源头减排;新建的44.11公里雨水管道、91.95公里污水管道,加快城市雨污分流;城镇公共 供 水 普 及 率 达 到99.3%、社区供电综合电压合格率99.557%、城市燃气普 及 率 已 连 续3年 达 到100%;平安桂林“天网”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发行居民健康卡101万张,全市90%的公立医院实现健康信息共享。

    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旧址新家好风景。2014年5月12日,我市启动了首批无物业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按照“管通、路平、灯亮、整洁、安全、有序”的目标要求,实施无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部完成2014至2016年度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任务数260个,2019-2020年完工老旧小区改造10余个、开工100多个。与此同时,南站市场、桂林汽车客运总站搬迁等一批车站码头、菜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全面提升,让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逍遥楼上邀明月,东西巷里看繁华。如今,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城中村变“城中景”,成为桂林全新的城市地标。2013年至2020年,桂林市共实施棚户区改造7.0764万套,累计总投资240多亿元,改善了20多万人的居住条件,城市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结合桂林自身特色,桂林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疏密有序、显山露水、组团布局的城市形态。

    共享发展 铸就城市之“神”

    在创城过程中,桂林人明显感受到城市在进步、家园在变美、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创城的理解,桂林人也完成了从“要我创城”到“我要创城”的转变,桂林各级各部门也将对标创城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尺,不断提升自我要求。桂林城市的“精气神”,在这些转变中不断提升。

    从2013年开始,桂林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上下开展声势浩大、持之以恒的“桂林人建好桂林城,桂林人管好桂林城”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打响了广西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第一枪”。全市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动员起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桂林城市管理和建设中来。

    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展开。市文明办、市交警部门以及市属媒体密切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人闯红灯和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车辆礼让行人”成为桂林文明新风尚。

    强力推进“两违”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的“拆违风暴”在桂林城市掀起,乱搭乱建和各类违法广告牌被逐一 依 法 拆除。

    桂林 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标提速:2014年12月,桂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城市管理职责得到整合,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2015年4月,桂林正式启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2016年3月,被称为桂林史上最严格的城市管理考评——— 《桂林市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据统计,2016年以来,数字化城市管理案卷总数达1943169件,处置数1942345件,处置率为99.96%,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随着环境整治的深入,桂林将“整治之手”伸向政务环境。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企业办事,成为2018年桂林市“放管服”改革的新亮点。2019年3月15日,桂林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公布了《桂林市本级第一批“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88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得到优化、简化,桂林成为广西首个公布“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的地级市。

    弯腰捡烟头,拾起的是政府对于城市卫生环境的承诺;车让人,唤醒的是人们对规则的敬畏;“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录清单,袒露的是政府探索打破部门之间、部门与百姓之间的沟壑与距离的自我革新的勇气……桂林环境整治的意义,远不止扫一条街道、遵守一次红绿灯那么简单。环境整治带来的,是对桂林城市精气神的 全新注释。

    2017年7月7日,桂林推出“创建文明城 为民办实事”的“金点子”活动。

    这一以“以人为本”为理念的“金点子”一经推出,立即引发了全民参与,打开了城市管理全民共治的全新局面。市民们纷纷为创城献计献策,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城市管理贡献力量,点燃了全民参与创城的热情。

    据统计,“金点子”活动从2017年7月启动至今,“金点子”办公室一共收到市民通过24小时热线电话、信件、邮件发送等方式提出的意见、建议8174件,已办结7764件,办结率达95%,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

    2020年5月12日,桂林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创新推出了包联工作机制,由市四家班子领导、相关区(县)、市直单位形成包联工作关系,围绕“14349125”工作安排(即1项包联行动推动、4大测评推动、34类标杆示范推动、9大攻坚推动、12项测评项目推动、5大统筹推动)创建工作安排,明确分工,各自发力,在各自的“责任田”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县区、各创城责任单位对照测评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营造创建氛围。市直和城区相关单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市民们全力支持、共同参与,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强大保障。

    人人都是城市主人翁,人人都是创城受益者。在共同创建、共享发展中,“桂林人建好桂林城,桂林人管好桂林城”的精神风貌不断提振,城市“精气神”不断提升。

    融合发展 涵养、提升城市之“韵”

    2013年4月2日,6000多名志愿者汇集市中心广场,向全市人民发出争当文明市民、建设美丽桂林的倡议,启动了“争当文明市民 建设美丽桂林”市民素质提升行动,也拉开了桂林涵养“爱国爱家爱桂林 讲德讲孝讲文明”城市人文精神之路。

    近年来,桂林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20多项模范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谢序忠、谢本合父子,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何玥,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刘萌刚等一大批模范人物。推进“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诚信友善深入人心,文明和谐蔚然成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率先为湖北游客设立定点宾馆,市民纷纷为游客献爱心,率先发出单个市编组专列驰援湖北,率先设立老年人临时隔离护理区,文明友善蔚然成风。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9个、全国文明村镇17个、全国文明家庭3户、全国文明校园2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1个。评选桂林市第二届文明家庭20户,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700多场次,受众近10万人次。志愿者注册人数超过常住人口的1 7%, 活 跃 度 达69.43%,注册总人数和活跃度居广西前列,涌现了“周末爱心妈妈”等一批全国优秀品牌。

    与此同时,桂林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创城与传承文化、保护山水相结合,持续推进“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打造逍遥楼、东西巷等一批文化新地标,修复开放甑皮岩等一批遗址公园,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列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城市人文环境不断提升。

    从2015年开始,桂林市委、市政府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五大专项行动”、“十大组合拳”,全力防治污染。同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推进漓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工程,对漓江城市段干流、支流的排水口进行截污整治,拆除沿江洲岛乱搭违建餐厅,清理住家船、网箱养鱼等污染源,守住生态“生命线”,巩固南溪河、灵剑溪、道光河等黑臭水体治理成果。

    如今,桂林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今年6月,漓江、湘江等7大河流地表水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排名第二。49个主要江河水库水功能区、6处跨设区市及12处跨县(市、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0年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全国第四。

    以优秀文化提升城市自信,以良好生态优化城市环境,“一城文化满城绿”的桂林风韵充分彰显。如今的桂林,心灵与山水同美,文明与胜地同辉。

    全国文明城市的授牌,对桂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对城市文明的不懈追求与精进,桂林还在继续前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