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朔:乡村振兴实现全域秀美,美丽乡村再展“最靓颜值”

 

    白沙镇举办“六二三”民俗文化活动。

    人在花中自然美。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表演。

    整治提升后的最美月亮村——历村。

    漓东骑行步道、遇龙河慢行步道等十余条精品休闲线路游人如织。

    高田镇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牌灯。

    遇龙河千人休闲跑。

    遇龙河成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国家级幸福河。

    □记者蒋伟华 通讯员莫绍恒 黄启科

    近年来,阳朔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全面开展“五清五拆五建”活动,打造全域田园综合体,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建成了鸡窝渡、历村等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品示范型村庄,遍布全县的旅游产业集群呈现多要素多业态独具特色的发展态势,全域旅游新内涵不断丰富,“画里山水·栖居阳朔”已成为国际国内游客旅居阳朔的真实写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在中国最美丽县的最美山水间建设最美乡村,得到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成为自治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现场推进会、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会的参观点。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全国绿化模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连续4年蝉联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发展新动能

    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乡村振兴幸福指数。阳朔坚持农旅结合,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质增速,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提升工程通过验收,建成3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6个特色旅游示范园、58个特色产业示范点。2019年,阳朔成为广西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最多的县份。金桔、沙糖桔、淮山、黑皮果蔗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和杂交肉牛、黑山羊、蜜蜂等特色养殖不断提质增效,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主多业、一体多元的农业休闲观光产品形成集团冲锋的态势,助力农户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衍生发展出众多地方特色浓厚的农产品,松花糖、金桔果脯等旅游伴手礼深受游客青睐。产品的多样性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力量。20万亩金桔、10万亩沙糖桔、万亩黑皮果蔗、万亩淮山基地成为群众的幸福产业,成为无数游客恋恋不舍的“网红打卡点”。

    大力培育新型产业模式,厚植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阳朔以建设梦幻遇龙田园综合体为抓手,打造集特色农业、乡村振兴、休闲旅游等业态为一体的产业融合样板,建设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幸福乡村阳朔模式。投资4.38亿元在遇龙河沿岸4个乡镇8个村委50个自然村78.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构建稻菜结合、花果纷呈、四季飘香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县城“半小时经济圈”内,创建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世外桃源、自治区四星级示范区遇龙河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九里花海。涌现出岭南休闲农业、稻香田园、香草森林、山水遇龙园、遇龙庄等一批农旅产业融合示范点,将观光旅游、农耕文化、特色花卉、休闲农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规模发展。百亩荷塘、千亩金稻、万亩花卉等一批特色园区惊艳绽放,游客春赏油菜花,夏戏水中荷,秋收黄金果,冬摘香草莓,实现特色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沉寂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态,增强乡村振兴造血功能。阳朔深入推进乡土特色示范村和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建设,促进古建筑与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因素,民宿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村庄里的老旧住房摇身一变成了年租金数万乃至数十万元的民宿界新宠。格格树、秘密花园等上百家高端精品民宿,月墅、易亩田等百余家现代休闲民宿纷纷落户阳朔,民宿集群实现蓬勃发展。漓东骑行步道、遇龙河慢行步道等十余条精品休闲线路,攀岩、索道、滑翔、漂流、越野等数十项户外运动产业,带动摄影、茶艺、农家饭、车辆租赁、乡村导游等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人员达10多万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三产结构均超过50%,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助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2019年,阳朔荣获广西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第一名,成为自治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主要考察点,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289亿元。2020年,阳朔以位列第36名成为广西唯一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家园

    打造最美乡村。投资2.1亿元,完成230个基本整治型村庄、20个设施完善型村庄、44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完成乡镇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销号,实施集镇、主要通道和部分村庄保洁和生活垃圾转运服务外包。全县通硬化路自然村达956个,硬化率达98.75%。在全县333个自然村安装路灯7123盏,路灯电费由县财政预算补助,全县自然村路灯亮化率达78%。积极推进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编制《遇龙河两岸地区旅游发展与空间规划》,在自治区“三清三拆”的基础上,在以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东线沿305省道、西线沿321国道的“一区两翼”,包括阳朔镇、白沙镇、兴坪镇、福利镇、高田镇、葡萄镇等6个镇44个自然村,开展“五拆五清五建”整治提升。完成拆违建185处36922平方米,拆废弃1258处162727平方米,拆围墙8224米,拆乱搭971处67451平方米,拆广告570处;清村屯道路890处,清门前屋后1692处,清田园果园290处,清沟渠河道274处,清污水垃圾513处;建统一风貌1811处,建乡村道路129条,建美好家园810户,建五彩田园750亩,建长效机制13项。村里的路变宽了,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发展空间大了,促进了全域旅游的不断提升,外地客商接踵而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成为乡村建设的标杆和旗帜。

    打造最美田园综合体。按照五星级标准开展梦幻遇龙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整合中央奖补、激励资金3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3亿元投入梦幻现代农业建设,建设2.76万亩花卉苗木示范区和休闲农业示范区,连片打造12个民宿示范区、花映稻香区、骑山益水休闲区,实施遇龙河流域农村水系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遇龙河成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国家级幸福河,历村变身最美“月亮村”,鸡窝渡被誉为“凤凰渡”,“一区两翼”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民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变美变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田野,步入村屯。游客的旅游感官从以前的“只看见山水”,到如今的“看得见乡愁”,文旅融合赋予了阳朔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了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乡村美丽生态宜居,尤其是农民通过本地就业、创业及分红等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2019年综合体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1.6倍。

    打好脱贫攻坚战役,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有机制。在全区率先探索实施生态奖补政策,出台《阳朔县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暨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性生态保护奖补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以漓江景区和遇龙河景区竹筏(漂流)年收入的2%作为生态奖补专项基金,村集体签订“生态保护责任协议”,设置10项“绿色指数”考核指标,年度没有发生生态破坏行为、经考核合格的村集体每年可获得3万元以上的奖补。2019年全县80%以上的村集体年稳定收入超过5万元。

    “造血式”扶贫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成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50余家,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体系,“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3.79%,通过入股龙头养殖企业、漓江景区公司、遇龙河景区公司等方式,23个贫困村集体年稳定收入超过5万元。精心打造遇龙河、百里新村、漓江绿道等主要产业基地、旅游通道的服务产业,建立“扶贫车间”数十家,新增市场主体2318个,建有农家乐800多家,农家旅馆310余家,电瓶车租赁点80多个,务工人员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组建医联体、医共体,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建成全县首个公建民营型养生养老中心颐养庄园,低保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合率达45.41%,兜底扶贫托起民生福祉。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发放农村低保6.68万人次、城镇低保2791人次。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4.1%下降到0.241%,近3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有2个年度获得综合评价好等次。

    大项目建设让乡村振兴有支撑。阳朔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联动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支撑的多业态、多渠道、多元化,不断开辟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印象刘三姐、宋城桂林千古情、悦榕庄、阿玛瑞、三千漓、益田西街等一批国际国内品牌企业纷纷抢滩登陆阳朔。乌布小镇、兴坪三千漓休闲养生度假区、如意峰索道、兴坪莲花岩项目、香樟华苹酒店、兴坪至漓江景区公路、神山至红颈山北绕城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完工或投产运营,为全县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文旅产业呈集群井喷式发展,集聚优势明显,业态更加丰富,形成了悦榕庄、阿玛瑞、阿丽拉、山畔酒店等高端品牌酒店集群;涌现了益田西街、乌布小镇、戏楼等一批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集群;打造了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三生三世三千漓等大型文旅演艺集群。全县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支撑有底气。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坚持党旗领航,在桂林千古情、世外桃源等主要景区景点建成旅游红色驿站89个,在遇龙河漂游公司、一亩田民宿等建成60多个两新党组织,在全县114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多功能高标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全域旅游的主阵地,实现乡村振兴的“共建共享共管共治”。

    坚持群众主体,强化村民民主自治不断拓宽村民议事平台。村“两委”干部积极带头,发动群众主动参与,99个行政村“党小组、村规民约和户主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的“一组一约五会”实现全覆盖,“红色引擎”与最美山水的完美结合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不断加大涉农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村民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环境在阳朔成为更广阔的社会现实。

    坚持党员领跑,创建广西第一所农村党员培训学院,成立阳朔民宿学院,举办民宿高端人才发展国际论坛,得到中国日报、凤凰网等15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相继有肯尼亚、老挝等外国政党代表团前来考察学习。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9支、突击小组793个,通过全县12000多名基层党员亮身份、践初心、比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党员勤跑腿、群众不跑路。

    坚持扫黑除恶,护航宜居宜游宜商软环境。全面深化平安建设,大力创新“枫桥经验”实践,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年度人民群众安全感超过97%,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超20%。重拳出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和涉黑涉恶刑事案件,全力推进“打伞破网”,着力营造平安稳定、法治文明的宜居宜游宜商软环境。建设天网、人脸识别、高空瞭望等监控探头5000余个,日均采集人像80万张、车牌数据27万条,打造全区领先的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大数据合成作战破获脱逃25年的“吕发成”案件,得到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专题报道。

    坚持弘扬社会正能量,实现村风文明大改善。白沙观桥村民勇救落水广东小游客;福利镇漓江景区筏工营救2名落水女孩;兴坪镇7名漓江景区筏工在洪水中一分钟内拯救郑州游客一家三代五口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大型展演《红旗飘飘》,网络点击量达到数十万次。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漓江渔火节系列活动、诸葛亮文化节、兴坪“九月十九”、福利马安出嫁女回娘家等民俗活动火热开展。

    (图片由阳朔县委农办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