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骑行达人王桂春:

单手掌住自行车,尽情遨游

 

    王桂春的自行车店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骑行用车,通勤自行车已不是当下的主流商品。

    记者胡晓诗 摄

    建在蛤蟆石上的木龙石塔,颇有“宝塔镇河妖”之感。

    ▲古老的宋静江府城墙。

    ▲南北通透的木龙洞。

    ▲王桂春组织的骑行活动。   (受访者供图)

    ▲今年10月,王桂春组织骑友来到雁山的五嵅一家休闲骑行。 (受访者供图)

    正在骑行路上的王桂春。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胡晓诗

    30多年前,一场事故让年轻的王桂春失去了左手。身体的残疾没有让他消沉下去,他选择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也让他与自行车邂逅,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为了解决工厂自行车的库存问题,他开始做起了自行车买卖。凭借出色的生意头脑和良好的服务,王桂春的自行车生意不断扩大,经营的店铺更是成为了一代桂林人的回忆。为了让更多人爱上自行车,他创办了桂林第一家骑行俱乐部,也让他在骑行的路上领略了无数桂林的美景。

    历经自行车行业的起起伏伏,如今的王桂春依然选择在自行车上奋力用自己的右手把住车头,继续追风人生。

    30多年前,他与自行车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年轻的王桂春进入桂林橡胶厂工作。进厂仅3个月,一场生产安全事故夺去了他的左手。领导为照顾他,先后安排他到厂里的图书馆和警卫室工作,这些在常人看来非常轻松的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对于这段往事,王桂春并不想多谈,他说,“人总是要往前看的。”身体的残疾没有浇灭王桂春对生活的热情,他一头扎进厂里的业务中,于1988年成为业务科科长,1994年厂里成立经贸公司,他又被任命为总经理。

    由于当时向橡胶厂购买原材料的一些自行车厂无力偿还债务,便拿产品来抵债。这让王桂春接触到了自行车行业,也开启了他与自行车的不解之缘。为解决自行车的库存问题,王桂春顺势做起了自行车生意。他看上了十字街附近桂花大酒楼下的一处门面,车店于1994年开张。王桂春回忆,当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头脑活络的他开创了桂林自行车市场的第一个市场经济样板,“计划内是将自行车放在柜台里凭票自己挑选,然后自己拿气筒打气;而我的店内是没有柜台的,营业员用本子开营业单,用电动气泵充气。销售完了有专人守单,这人要一直跟着顾客走出门店。”当时,王桂春一天的销售量已达120辆自行车,而隔壁门店的销量却只有几辆。

    之后,位于解放东路的体育用品厂关闭,王桂春又在这里开了他在市中心的第二家店。2013年,市政府启动正阳东西巷保护修缮改造,这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自行车店也因此关门歇业,成为了桂林一代人的回忆。

    历经行业起起伏伏,他看好自行车又一发展潮流

    1999年,王桂春从橡胶厂退出,全身心投入到了自行车行业中。与自行车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他也经历了自行车业的起起伏伏。王桂春说,以前消费者的购车目的以通勤代步为主,随着共享自行车、电动车的出现,通勤车市场会越来越小直到消失,目前在他的店内,通勤车仅占了小部分面积。据介绍,从2017年下半年起,整个自行车行业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形势更为严峻,掀起了自行车行业的关门潮。王桂春也把位于中山中路的店铺关了。以往的销售旺季为春节和学生开学阶段,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不过,受今年疫情影响,小朋友都宅在家中精力无处释放,这也让童车的销售逆势上涨,王桂春的门店平均每天有10辆童车的销量。他分析,今后的自行车市场会一直平淡下去。

    为了培养更多自行车爱好者,已是捷安特桂林区域独家代理的王桂春在2007年就成立了捷安特自行车俱乐部,这也是桂林最早的骑行俱乐部。从那时起,王桂春每个周末都会组织50千米内的短途骑行活动。在每年长假期间会进行长途骑行,同时还融入公益、结婚等多种骑行主题。到了2010年俱乐部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俱乐部车友有4000人左右,会员已超过1000人。

    王桂春介绍,2010年之前,桂林市约有9家售卖自行车的门店,但大家都跟风售卖凤凰、永久等名牌车,市场混乱。2010年,他在体育中心开设了又一家自行车分店,当时他就认为,今后自行车的发展趋势是往运动休闲以及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将店址选在了这里。

    受地形多变的影响,桂林的骑行用车以山地车为主。而在2007年,进价1200元的山地车已是很好的。近几年高端山地车开始兴起,现在车友的锻炼用车都是5000元起步。随着我市成功举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站),受新骑行风潮的影响,高端款自行车销量还比过去有较大增长。去年,捷安特赞助的参赛女子车队受邀在王桂春的店里参加车友见面会。当时100多位车友席地而坐,现场充满了“车友是一家”的良好气氛,当年女子爬坡王的获得者说,在所有的车友见面会中,只有桂林是最接地气的。

    王桂春常年到全国各地考察自行车市场。据他介绍,国内的骑行市场比国外晚5年,桂林又比北方晚了一年。但在2007年,桂林要比广东超前,自行车一年的销售量1万辆,而整个广东省只有3万辆,2015年前后当地重视健康问题,市场也随之迎来较大增长。

    目前,国外的自行车发展趋势除了常规山地车外,另一个就是电动助力自行车(欧洲称为E-Bike)。王桂春认为,目前消费者对于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一些酷爱骑车的车友喜欢用纯脚踩运动来锻炼,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中长距离或达成骑上山峦顶峰的成就感。电动助力自行车也需要脚踩,并非简单的全电动,其锻炼强度和耐力相对于部分人来说,显得更为科学合理。而且可以自由支配调节强度和耐力性,其优异特性适合更多的骑行者使用,并不是大多数骑友所说的只适合体能较差的老年人。骑行电动助力自行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饱览风景。

    “桂林的地形与平坦的北方不一样,桂林适合这种车。如去阳朔西塘水库游玩的路上会遇到上坡路,这时电动车会助力,就像骑平路一样轻松。”王桂春非常看好电动助力自行车在骑行旅途上能走得远看得多,不用畏惧上坡,灵活借助电助力让行程安排更完美等诸多优点,即使很多人对此有误解,他依然坚持在店内引进多款此类车辆,同时鼓励身边的车友尝试,提高骑行的体验感。

    骑游市场前景看好,他想让更多人来桂林骑行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桂林的骑行组织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如果把各类群算上,桂林的骑行组织最起码有30个。”王桂春说,参与骑行的市民更是不分男女老少,“每天来我店里维修保养自行车的都是年轻人,参加俱乐部活动的车友以年龄较大的退休人群为主。”

    每个周末都要组织一次休闲骑行的王桂春,对桂林50公里距离的骑行路线早已烂熟于心,桂林周边能玩的都差不多玩遍了。“桂林随随便便就是一条骑行路线,比如去会仙,可以从临桂走四塘,也可以从日化厂走旧村到达,骑行的路有一节肯定不会重复。”他最喜欢的骑行目的地正是会仙,因为每个季节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这时候去虽然稻谷已收割,但翻地后却有各式各样的风景,刚插秧放水又是玻璃田的感觉。湿地有丰水期和枯水期,原始风景也保护得很好。”

    青海湖是众多骑友心中的朝圣地,“为什么青海湖骑行这么火,就是因为当地解决了骑友吃住行的问题,桂林还没有想到这一步。”王桂春说。4年前,他制作了桂林骑行地图,包括桂林—龙胜—资源—桂林、桂林—大圩—兴坪—阳朔—桂林等多条5天骑游线路,并可向外地骑友提供电动助力自行车租赁、后勤车保障等一条龙服务。2017年又萌生了成立骑游协会的想法。

    王桂春认为,今后旅游会朝着骑行、徒步的方式发展。他说,常规路线游桂林只需3-4天的时间,如果通过骑行的方式,带领游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线,会让人意犹未尽,愿意在桂林多呆几天,甚至来了还想来。“2018年湖州捷安特俱乐部来玩了5天,很开心,还计划再带队来,只是因为疫情耽误了。今年我已经接待了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4个骑行团,即使五六个人也接待,就是想口碑好了,能带来更多客源。”

    王桂春说,骑行的市场很大,今年的疫情更让人们认识到了骑行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优点。今后,他计划借助厂商的力量加大宣传,让更多人到桂林来骑行旅游。

    行走

    穿越木龙洞 品读唐宋遗韵

    □记者胡晓诗 文/摄

    如今的叠彩山景区已恢复了之前游人如织的场景。穿过叠彩山东麓的木龙洞来到漓江边,这是另外一番景致。这里鲜有游客踏足,更像是桂林市民独享的一方天地。

    木龙洞南临大街,北濒漓水,因古时洞内有盘根错节的老树,倒生崖壁,形状似龙而得名。洞里平坦开阔,南北通透,洞顶多凸起如龙鳞,气象森严。

    木龙洞外,有片石夹峙,上架一穹石,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写道,“其形屈曲,其色青红间错,宛具鳞腮,似非本山之石,不知何处移架于此。”

    顺着洞外的阶梯往北走没多久,木龙石塔便映入眼帘。这座位于天然蛤蟆石上的古塔,为喇嘛式石塔,通高4.3米。该塔无塔文记载,宋人谭舜臣在临江崖壁的题名石刻中写道,“嘉祐癸卯,寒食旬休,谭舜臣携家登石门,下临江岩,参唐代佛塔,岚风帆沙鸟,江山之胜,此为最焉,逐舟过虞山。”又据文物单位推测,从石塔塔身纹饰、塔座雕琢的双瓣莲、屋顶形伞盖及造像形式和风格来看,木龙石塔应为唐代修建的一座圆雕小型佛塔。其形制在我国古代佛塔建筑中也不多见,对研究桂林乃至中国古塔的建筑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典雅古朴的石塔挺拔端丽,与山水融为一体。塔顶冠以葫芦宝顶,更显得绰约多姿。一眼望去,颇有“宝塔镇河妖”的感觉。相传该塔为镇邪,实际成为了水文记录,塔下清晰地记录着1952年洪水淹没的位置。在石塔的六角伞盖上,每角都有一个小孔,这是古时用来悬挂铜铃、铁马的。当年徐霞客走木龙洞城关进城,经过木龙古塔时,想必一定欣赏过那随风飘送的悦耳叮咚声。

    一路上,叠彩山峭壁临江,江水澄碧,景致优雅;江中礁石横江而列,水落石出,形似游龙过江。就在这山水之间,市民或是在江边闲坐,放空自己,或是在临江而建的凉亭上歇脚聊天,纵情歌唱,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悠闲的下午时光。

    沿着江边继续走,来到一座名叫古驿桥的吊桥。桥下是木龙湖与漓江相通的航道,是两江四湖游船进入漓江的必经之处。大家都喜欢站在桥上,看闸口如何升降水位,让船只从湖中驶入漓江。

    过了古驿桥,就是已被列为国保单位的宋静江府城墙。宋静江府城是南宋王朝在西南的军事重镇,出于政治和军事等因素的考虑,对其进行了大规模、长达10余年的修筑。据刻于鹦鹉山上的《静江府城池图》记载,南宋宝祐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广南制置使李曾伯、广西经略安抚使朱祀孙、胡颖等先后对桂林城进行了修建和扩建。静江府城池依山而筑,以山为壁,因江为池,灵活应变的特定技法体现了“以水为固、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筑城原则。

    紧临漓江的古老城墙上,几棵大树在砖缝中顽强生长,让人不禁感慨生命的顽强。岁月匆匆,古城墙早已失去了防御功能,但它斑驳的身影依然在向人们讲述那些剑拔弩张的过往。如今已恢复城楼的东镇门下车辆川流不息,依然承载着交通道路的重要功能。小小的门洞如时光隧道般,让古今画面在现实与幻想中交替徘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