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午后,正是凉爽惬意的休闲时光,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大厅内,一场别样的运动会正在欢乐展开:保龄球、贴扣子画、步行计时赛、吹乒乓球,一阵阵欢声笑语不时传出…… 这样的趣味康复运动会,已经是第三次举办。作为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桂林市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三年来,桂林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举办的别样运动会吸引了百余位特殊的“运动员”参加。除了上述的比赛项目外,穿衣服、吹蜡烛、套圈、唱歌、才艺展示等项目也在第一、第二届运动会中相继亮相,康复医学科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肺康复、言语治疗等方面综合设计了主要比赛项目,让“参赛运动员”在娱乐、竞技的同时完成康复训练。“乐享康复,传递爱与幸福”成为康复趣味运动会不变的宗旨。 一个很平常的动作,对于需要康复治疗的特殊群体而言,凝聚着患者、医务人员、家属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三届运动会期间多少感人的康复故事,感染着参赛的每一个人。 □本报记者张苑 通讯员廖国梁 李思源 个性康复高位截瘫的他重拾生活信心 已是古稀之年的患者老谢,这次运动会参加了保龄球和贴扣子画两个项目。看着他可以比较自如地控制器具完成比赛项目,谁能想到一个半月前,他却是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患者。 原来,老谢因为不小心摔倒导致颈部受伤而做了颈椎手术,高位截瘫的他是躺在平车上来到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治疗的。 “那时,稍稍把床头抬高30度,让上半身抬高,老谢都会有十分强烈的眩晕,更不用说独立坐了,他当时主要的移动工具就是平车或者病床,没有办法自主移动,需要四五个人合力才能将他移动到PT治疗床上,肢体功能十分差。”康复医学科唐智生主任介绍,“经过科室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共同讨论,我们为老谢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和理疗方案,随着康复治疗持续介入,老谢入院后第二周已经可以在床边扶坐10分钟,双侧上肢和左腿已经可以部分活动了。”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治疗师借助SET悬吊训练老谢的下肢力量,抛接球训练平衡。目前,老谢可以完成自主翻身、较少辅助坐起、自主脱鞋、自主床上移动、较少辅助站立5分钟等很多日常生活活动了。 老谢的康复进展,也给了家人们很大信心。老谢的儿子说:“以前他是躺着进高压氧仓的,现在可以一个人独自坐着高压氧仓的椅子,自己戴、脱面罩,真让人高兴!”现在老谢坚持着康复训练,在非治疗时间里仍克服一切困难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完成。期待有更好的恢复表现。 露出笑颜脑瘫患儿迈出独立脚步 今年有一群选手是首次亮相“赛场”,他们大多是因为早产、感染等原因导致的脑瘫、发育迟缓的小朋友。“早期可以通过运动训练、理疗、药物治疗等改善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发育。”唐智生主任介绍说。 脑瘫患儿小小钟,今年4岁11个月,专业分型是痉挛型脑瘫。他来到市人民医院之前基本走不了路,在辅助下也只能走一两步。经过详细的肢体功能评估及发育评估后,康复医学科联合儿科共同为小小钟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康复方案。现在的小小钟可以独立走五六米,超常发挥时可以独立完成七八米的步行距离。在本次运动会上,看到小小钟勇敢迈出的步伐,小小钟的父母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献歌一曲他深情道出妻子辛苦了 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属的陪伴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运动会上,分享他们康复喜悦的,不仅仅是医务人员,还有一个重要的群体,就是患者的家属。 患者龙先生不仅参加了所有的比赛项目,还主动报名进行才艺展示,在现场近百位患者、医务人员、家属、陪护的“围观”下,龙先生唱出了他一直埋藏在心底的那句话:妻子辛苦了。 三年多前,龙先生因为不慎跌倒导致颈部疼痛,同时出现四肢瘫痪,不能活动,接受外科手术并进行康复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不久前,他感到四肢乏力有所加重,来到康复医学科寻求进一步治疗。三年多来,正是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的康复生活不再乏味、枯燥。他的歌声也感染了很多现场人员,大家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 年过不惑的患者梁先生,因脑干出血手术后转入康复治疗,入科时处于昏迷状态,气管切开,带着胃管、导尿管,无法自主排便,呼吸困难,完全依赖家人照顾。经过历时四个半月的医、技、护一体化的全面康复治疗,他坐着轮椅和每个人打着招呼进入赛场。在吹蜡烛比赛中,他吹灭了4根蜡烛,虽然成绩在参赛选手中不是最耀眼的,但是却让每一位陪伴他康复的医务人员和他的家属热泪盈眶,这个成绩凝聚着大家付出的太多努力,全场都为他的成绩欢呼雀跃。 “康复治疗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制定科学的方案,患者的配合度、家属的参与程度同样会影响康复的效果。”唐智生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康复治疗和训练难免会有枯燥和瓶颈,我们举办这样一场运动会,就是想要让医患、家属参与其中‘乐享康复,传递爱和幸福’,感受‘一人康复,全家幸福’的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