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张兴福 杨金 文/摄 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临桂区黄沙瑶族乡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通过“党建+”扶贫模式,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党旗飘扬在扶贫攻坚一线,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日前,黄沙瑶族乡翻水村委楼前的厂棚里,10多名工人在忙着制作蘑菇菌棒,一旁年轻的村支书李宣霖则忙着清点数量。“没有村支书的带领,我们村的蘑菇产业发展不起来。”翻水村妇女主任赵玉凤说。 翻水村是临桂区比较偏远的村子,全村山多地少,加之交通不方便,年轻人都是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村里只剩下些老弱病残的群体。据统计,全村323户1146人,2015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户74户256人,贫困发生率23.1%,是自治区级“十三五”贫困村。 2017年,在外地公司上班的“80后”党员李宣霖毅然放弃城市里的舒适生活以及年薪十余万元的工作,回到老家翻水村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李宣霖说。在他的带领下,翻水村委恢复了生气,两委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全村的产业发展中,先后成立了千家福蜜蜂专业养殖合作社和翻水村村民合作社,大力发展土蜜蜂养殖、竹笋加工和蘑菇种植,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贫,村集体经济有了起色,从原来的不到5000元到2019年突破了10万元。全村也将在今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翻水村的成功案例,只是近年来该乡把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发挥全乡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头作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乡近年来不断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以及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断加强党风廉政以及工作作风建设,选树了以吕美宏、刘崔树为代表的“清廉榜样”、自治区、市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及时向有志向回村任职的创业优秀人才发出邀请,动员他们回乡创业并竞选村“两委”干部,从群众威信高的致富带头人、青年后备干部中选拔村“两委”后备人选,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村干部队伍。同时,乡党委积极实施“能人引领”产业发展工程,引导村干部队伍和致富带头人发展林下经济,带动了围岭村“两委”成员赵玉兵承包80亩山地发展百香果种植,围岭村委副主任何爱知成立茗仁谷生态茶园基地,宇海村委主任万长城成立宇海村委冷水鱼养殖基地,全乡的村委干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由此辐射带动了全乡贫困户脱贫致富。 黄沙瑶族乡的党员干部不仅奋战在脱贫产业的发展上,同时也为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操碎了心”。黄沙瑶族乡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组成党员义务服务队担起了爱心助农任务,广泛开展“爱心购”活动,活动得到全乡干部职工、乡工会以及桂林桂广滑石公司、桂林毕生药业等后盾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对农产品进行认购、推广,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等帮扶活动,化解了疫情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黄沙瑶族乡还请来了网红对农产品进行线上推广,让农产品的销量更上一层楼。 不仅如此,黄沙瑶族乡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还对接了枫林超市、临桂扶贫超市,建立了黄沙瑶族乡农产品专柜,使得黄沙特色农产品在超市中极受消费者青睐,极大地拓展了黄沙农产品的销路。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黄沙瑶族乡广大党员干部的“带货”,帮助全乡销农副产品5.5万斤,销售金额32万元,有效带动58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下一步要牢牢把握好乡村振兴这个机遇,全面推行好‘党建+’理念,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农村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的帮带作用,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黄沙瑶族乡党委书记杨湘桂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