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阳颜 高及天顶的文化树,古香古色的文化墙,随处可见的儒家经典词句。作为桂林第一个在学校立起孔子像的小学,多年来,“儒雅文化”已经在民主小学生根发芽,浸润其中的师生,也早把“国粹”“国风”融入了学习生活的日常。 带着孩子们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是从民主小学毕业的学生,如今又服务民主小学,把民主小学打造得更优秀是我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情怀。”民主小学校长农艳告诉记者,作为桂林最早有外事接待资格的两所小学之一,民主小学一直把中国传统文化视若珍宝,从早期的传统武术,到后来的儒家文化、全国象棋特色学校,再到如今的戏曲艺术,都首开先河迈出探索的步伐,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记者了解到,“儒雅文化”在民主小学潜移默化多年来,现在已经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接受和喜爱,甚至有不少家长正是冲着“儒雅文化”的氛围,要把孩子送到民主小学来求学的。2020年,在陶艺、象棋等国粹文化学习之外,民主小学启动了京剧戏曲文化学习,这在桂林的学校里同样是头一个。 民主小学是一所有着81年悠久历史的老学校,以“传承特色文化、提高审美修养”为目标,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活动,引进了京剧、象棋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层次传统艺术体验。从今年4—10月,仅6个月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就已能携剧目《贵妃醉酒》登台亮相。民主小学选择此剧参加广西中小学戏剧展演活动,孩子们唱得字正腔圆、演得惟妙惟肖,将京剧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评委们阵阵掌声。 “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就为了给学生更多体验国粹文化魅力的机会。”农艳说,民主小学讲究的正是打造文化精品课程,开设京剧戏曲班,也是儒雅文化中的又一个亮点。 “小记者”映出民主德育之心 今年的桂林日报社《小记者周刊》征订及小记者报名中,民主小学异军突起,从原来的140多名小记者发展到了300多名小记者。在学校看来,能够综合锻炼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进步的《小记者周刊》,也正是学校德育的一个最好的实践展示平台。 在报社、学校、家长三方联动努力下,小记者们的观察、阅读、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小记者采访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新闻采访、写稿的流程,更锻炼了他们的人际交流、解决问题、眼快手勤的能力,长足的进步赢得了家长、老师的高度认可。 学校的小记者社团也是一个以兴趣发展为主的社团。除了专业新闻记者老师的亲自培训之外,学校也安排了写作能力强的老师进行辅导和指导,让小记者形成勤于观察、善于分析、乐于交流的学习品质。利用学校主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小记者进行有关主题的采访与写作锻炼,如“小记者进军营”“小记者进南航”“小记者红色之旅”等活动。 问耕耘,更问收获 民主小学努力打造儒雅校园,“儒雅文化”已深深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课程在我国的儿童教育中逐渐发展并壮大起来,民主小学的陶艺课亦是学校的艺术特色校本课程,每一名民主学子都可以通过山水主题的陶土艺术作品,树立从小爱家乡、爱学校的优良品质,彰显民主小学“培养文人雅士”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课程中,学生们能接触到陶艺中的拉坯、修坯工艺,青花工艺,釉上彩及釉下彩等工艺。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陶艺技能,快乐玩泥巴。五年来,陶艺教学活动已成长为民主小学响当当的特色名片,也斩获了很多荣誉:2019年被评为桂林市陶艺艺术特色学校;曾受桂林市美术协会的邀请,参加了“2018年中韩六人现代陶艺专题分享会”;2019年教师节之际,参加象山区政府庆祝教师节表彰活动,进行陶艺表演展示;同年,在象山区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校园文化特色展上,民主小学师生精心挑选并布置的陶艺特色教育成果展示,获得到会领导、嘉宾的一致好评。校内还举行过陶艺作品义卖活动,获得款项用于奖励优秀陶艺小学员,让这项特色艺术课程在学校能够更加发展壮大。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小记者周刊》上,来自民主小学的小记者们于2019年见报稿件达108篇,2020年即便受疫情期间停学影响,截至9月仍见报43篇稿件。 既要问耕耘,也要问收获。民主小学还制定了奖励机制,每个学期授予、表彰“优秀小记者”和“优秀小记者指导老师”奖项,最优秀的小记者还可以获得“优秀小记者”之金象奖。可以想见,其间的荣誉感和学习能力也将伴随孩子一生。 无论是陶艺、象棋、书法、戏曲还是小记者学习,都与民主小学推崇的“儒雅文化”相契合。“孩子们这个年纪,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什么都还是未知,我们愿意充当这个领路人,带他们去更多地触碰文化、体验文化,从而塑造他们未来多元化的文化人生。”农艳说,通过小记者为学校采写的一篇篇报道,读者们也领略到了“儒雅民主”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