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推做实、精准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桂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市城管委党组书记、主任刘祖军(右排右二)率队在全州县文桥镇紫岗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和帮扶指导工作。

    2018年大埠乡陶家村村民赠送市城管委下属市排水工程管理处锦旗。

    市城管委下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扶贫干部走访桥板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市城管委下属市自来水公司以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帮助全州县黄沙河镇竹下村新建了党员活动室。

    2019年1月,市城管委下属市排水工程管理处发起购买“爱心橘子”倡议,解决贫困户腾木桂家橘子的滞销问题。

    市环卫处扶贫干部在石坑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市城管委下属市城管支队扶贫干部帮助村民修路。

    近年来,市城管委党组聚焦职责使命,始终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指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主责主业,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深推做实、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截至目前,该委结对帮扶的6个贫困村已全部实现整村脱贫,164名干部结对帮扶的贫困户186户682人全部完成了脱贫摘帽“双认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后续工作有序推进。

    □本报记者 刘倩

    “党建+”筑牢脱贫攻坚压舱石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市城管委系统不断强化党建扶贫的引领作用,下好党建脱贫“先手棋”,全系统建立“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常态驻村工作机制,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员。

    走进“十三五”自治区级贫困村——— 桂林市全州县黄沙河镇竹下村,但见道路两旁绿树掩映,村容环境整洁卫生;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锻炼身体,或带着孩子尽情嬉戏;广袤田野上,随处可见农民们劳作的身影。说到如今的生活,村民们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贫困村竹下村实现脱贫摘帽、华丽变身,得益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以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脱贫攻坚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

    “2018年驻村时,我们最发愁的是如何开展支部学习。因为那时党员活动室只有10多平方米,还缺桌少凳、墙壁霉潮。60余名党员每次来,有一半是站着挤着的。现在好了,2019年竹下村脱贫摘帽了,我们有了新的办公楼和党员活动室,里面桌椅齐全、宽敞明亮,开展支部学习再也不用为场地发愁了。”日前,在近60平方米装饰一新的党员活动室里,市城管委系统驻村第一书记侯守刚高兴地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有效破解贫困村党组织缺场地、管理难等问题,驻村书记及时把困难向上级政府和后盾单位市自来水公司领导汇报,得到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市城管委系统在开展脱贫攻坚中,坚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狠抓支部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按照新建活动场所1000元/平方米、改扩建700元/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仅2018年便投入70万元,用于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竹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建好,有力解决了村级阵地“无旧小”问题,贫困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强化。

    与此同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市城管委系统通过“党建+”帮助村子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创新“合作共赢”“资源开发”“资本运营”等发展模式,实现了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双赢”发展。“从金槐、水稻、沃柑、养鸡、养牛等产业发展,再到村集体经济的成功转型,保证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风险小,收益稳定,还可以吸纳贫困户就业。”竹下村党支部书记唐棋勇说,“通过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我们村112户贫困户顺利摘下了贫困‘帽子’。”

    完善基础设施,为贫困村铺就“脱贫路”

    “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的生活变好了,已经脱贫了。”走进桂林市全州县文桥镇紫岗村,只见村庄的道路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村委会修缮一新,群众的脸上挂满笑容。

    全州县文桥镇紫岗村,属于广西“十三五”贫困村。该村多以山地为主,占三分之二的农户住在山区,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设施落后,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多是泥巴山路,且坑坑洼洼,交通极不方便,导致村民群众脱贫致富存在诸多困难。

    “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10月以来,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成为全州县文桥镇紫岗村的帮扶单位后,认识到村里基础设施滞后是整村脱贫奔小康的“拦路石”。对此,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的帮扶下,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已投资266万元对百仁村委周家圩至紫岗村委石乌龟自然村公路、百仁师子塘至紫岗村委陶田屋自然村公路、紫岗村委道叉路口至陈家湾自然村4组公路进行了全面硬化;投资20万元对石乌龟自然村村内道路进行全面硬化;投资39万元在铜江自然村建成一个文化娱乐场所;投资192万元使4个自然村连通通往村委公路进行硬化;投资60万元解决刘家自然村和瓦窑冲自然村人畜饮水问题;投资50万元对瓦窑冲、白竹源、石乌龟稻田引水进行三面硬化。协调村委投资参股到镇大米加工厂,作为村委企业解决空壳村问题;帮助引进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先进企业洋田粮油有限公司为紫岗村委的示范基地,鼓励该村贫困户以入股投资分红或务工的形式参与进来;投资建成约400亩金槐和杉树的村集体经济林;请县农业局到村委对贫困户进行培训,扶持村民种莴笋,养牛养羊产业等等,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在2013年前,兴安县兴安镇石坑村村内村外道路设施差,严重制约着石坑村的经济发展。为改善村内道路通行状况,市环卫处领导班子心系贫困村的发展,了解到村委在道路硬化工程上存在困难,以及群众出行方便的迫切需要,捐助了26000元购买96.25吨水泥材料帮助村委加快道路“硬化”,并想方设法调协市县有关部门的帮助。2016年10月,石坑村最后一条通村路圆满竣工,改善了石坑村的交通环境,提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民常感叹道:“如今的石坑村交通四通八达,从村里到县城,路上所花时间不到15钟;村民的农产品不用再千辛万苦拉去县城卖,坐在家门口就有客户上门收购柑橘、葡萄、鸡、鸭等农产品,一点不愁卖啦。”

    鱼渔兼授,精准施策强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激发贫困村的内生动力,让产业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此,市城管委系统驻村扶贫干部纷纷行动起来,因地制宜把准脉,找准脱贫攻坚“靶心”,大力推动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陶家行政村地处桂阳公路旁,距离桂林市区约30公里,下辖西头、岩前、陶家3个自然村,2015年底精准识别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陶家村因人均农业占地面积少、洪涝灾害多发、自身发展力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发展,被列为自治区级贫困村。该村于2018年底实现贫困村出列,2019年底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

    陶家村山清水秀、地理位置优越,如何利用好它的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市城管委下属市排水工程管理处驻村工作小组围绕“2020年打赢脱攻坚战目标”的总体要求,在准确吃透村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村制定脱贫规划,全面协调政策落地,积极探寻致富路子。

    在陶家村,荷花种植有悠久历史。驻村第一书记吴承东在征求村民意愿后,决定从荷花种植入手,发展属于陶家村的特色扶贫产业。

    2016年,吴承东组织20多名贫困户村民代表前往平果、贵港学习考察。村民们在学习经验后,开展产业发展的热情也大大提高。当年陶家村流转土地共500余亩,每亩土地获得租金约300元。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降低了贫困村民经营风险和生产投入,荷花种植收入已超过种粮收入。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可持续的荷花链产业,带动了本村的乡村旅游。陶家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带动陶家村村民种植荷花的热情,形成“荷花效应”、良性循环。

    “荷花经济”初具规模后,在吴承东的带领下,陶家村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利用扶贫政策和贫困户自有的土地、技术等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摸索出一条集“莲藕种植、莲子采摘、农业观光、农家乐”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引导周边100多户农民参与莲藕种植与发展休闲观光产业。2016年,陶家村被评为“大埠乡乡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贫困户龚长元于2016年种植荷花15亩,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年收入4.5万元。贫困户李凤兰种植荷花10亩,年收入3万元,获得4000元贫困户产业扶持的奖补,于当年实现了脱贫。这些真实案例,充分表明荷花种植产业聚带效应助力脱贫是切实可行的,这也为陶家贫困村开发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加快了贫困村脱贫摘帽速度。

    2015年6月,陶家村第一届“荷花艺术节”隆重开幕。在2015年的第一届“荷花艺术节”的持续影响下,陶家村艺术节逐步扩大规模。目前陶家村委有特色产业种植荷花500多亩,每年吸引观光游客约11万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每年约120万元,带动了2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一条荷花引领下的扶贫之路由此形成并越走越宽。

    用真情办实事,解困纾难暖人心

    驻平乐县同安镇旺塘村第一书记李有航是市城管委系统派驻的扶贫干部。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走访,他发现旺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275户,其中有85户贫困户238人正在享受低保,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享受到低保。在得知这一现状后,李有航及相关帮扶人员为他们重新梳理资料,打电话问询相关办理机构,成功为10户22人未脱贫的困难贫困户、6户边缘户和3户监测户申办了低保,让他们能够及时享受国家扶持政策。

    以前的旺塘村没有路灯,针对这一情况,李有航立刻将现状汇报给市城市照明管理处相关领导,处里立刻派人来村里对相关路段进行考察后决定,为村里免费安装44杆路灯,合计30万余元。

    多年来,市城管委系统凝心聚力,积极发挥后盾单位力量,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市城管委派驻扶贫一线的干部,从始至终都设身处地为当地村民考虑,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需,用真心真情办实事,温暖贫困户的心。

    每逢节假日,市城管委系统都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让贫困户切实感受组织的温暖。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拉家常,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和帮扶需求,不仅密切了关系,掌握了贫困户的相关信息,也明确了下一步帮扶工作重点,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7年,陶家村贫困户龚运仕种植的25亩冬瓜全部滞销。市排水工程管理处的干部职工慷慨解囊,大量购买“爱心冬瓜”,解决了冬瓜滞销的难题,龚运仕也实现了脱贫摘帽。2019年1月,市排水工程管理处发起购买“爱心橘子”倡议,解决贫困户腾木桂家橘子的滞销问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共购销橘子1665斤,筹得爱心款4112.5元,为腾木桂解了燃眉之急。2019年,市排水工程管理处在陶家村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带动8户贫困户销售红薯、芋头、萝卜、南瓜、干笋等各类农产品3586斤,为贫困户增收10218元。2020年初,我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口罩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市排水工程管理处赠予陶家村500个口罩,让陶家村防疫一线上的人员有了安全保障,也给全村带来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信心。

    (本版图片均由市城管委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