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朔:全域党建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秀美漓江党旗红

    党员干部奔赴救灾一线,及时转移受灾群众。

    2020年2月10日,来自南非的建筑师伊恩在旧县村宣传防疫知识。通讯员葛承 摄

    如意峰景区游人如织

    阳朔新区建设强力推进,“五横五纵”路网已经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阳朔是广西旅游的经典品牌,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荣获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十大)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县、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美丽县”排行榜第一名。遇龙河荣膺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县域经济在全区分类考核中,阳朔连续三年以第一名蝉联“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

    近年来,阳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坚持“抓实全域党建,引领全域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党建示范带(点)引领产业示范带(群)建设,着力打造了“秀美漓江党旗红”等党建品牌。全县746个基层党组织12000多名党员凝心聚力奏响“全域党建进行曲”,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红色动能,收获了“党建强、发展强”的累累硕果。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0.2%。2019年旅游接待总人数2018.8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289.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19.5%。

    □本报记者蒋伟华 通讯员黄启科 易丽娟

    全域党建夯基础 党旗领航全覆盖

    近年来,阳朔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提升党组织组织力、领导力、服务力,做到党的领导全覆盖、党员服务无盲区。

    首先,紧紧围绕打造全球最佳旅居目的地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先导区建设新要求,立足阳朔大旅游大阵地、大窗口大服务特色,融合当地乡土元素和地域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创建了48个自治区星级党组织,建设11个先锋联盟工作站、42个旅游红色驿站,建成农村、国企、“两新”组织等各领域高标准党建示范点86个,延伸打造6条精品党建旅游线路及“一江两河”沿线党建精品点26个,让旅游红色服务从“零散分布”转变为“全域发展”、全面发力。“桂林文化旅游大道”党建示范带、“宜居乡村”党建精品工程串点成线,让党旗插在民宿、舞在商圈、红在果园、映在湖面、飘在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示范岗、义务咨询台、责任区、先锋号“五类党员先锋平台”深度嵌入旅游行业一线“哨卡”,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行业提升注入红色温情服务,“党旗领航·品质旅游”“党旗领航·情暖民宿”“红色先锋·诚信经营”等品牌亮点纷呈,“党旗领航+”实现全域全覆盖,“一圈四带”优质党建示范群成效突显。

    同时,突出党建阵地服务功能和作用发挥,目前全县9个乡镇和114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建成高标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五务合一”(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管理,拓展建立了村史馆、荣誉室、党建文化宣传长廊、“星级”旅游公厕等特色服务场所。43个村级场所达到市级A等标准,优质率达37%,3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覆盖率达87.7%,集村级办公服务、党员学习教育、村民议事、群众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成为党员群众和游客想去、常去、爱去的“暖心家园”。

    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模式。创建了阳朔民宿学院和广西第一所农村党员培训学院,建立起县级学院、9个乡镇分院、19个教学实训站、39个教学点的四级培训体系,汇集党建理论小专家、旅游高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技能乡土人才等领域人才资源,实行组织联建、阵地联用、活动联办。与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学院、中山大学等旅游院校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邀请旅游专业老师和产业资深从业者授课教学,以研修办学、实践锻炼、合作交流等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累计开展民宿高端人才国际论坛、党员先锋示范、产业技能等培训近千场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硬”支撑。

    全域党建强引领 抗疫抗洪党旗红

    面对今年以来的疫情和洪水,阳朔县坚持以全域党建为引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投身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鲜红党旗始终高扬在急难险重任务最前沿。

    “主心骨”抗疫一线扛旗。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在全区第一个提供定点酒店供来自疫情重点地区游客入住,在全市率先启动对进入县域的所有交通道路开展24小时交通管制,党员先锋服务队驻扎在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卡点,检查过往车辆30余万辆次。第一时间果断关停全县3家演艺场所、16家景点景区、1580家酒店民宿、14900家店铺摊点,取消新春节庆活动157起,劝告停办红白喜事215起,所有村庄、小区、单位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450个党组织8500余名党员干部、19个党团志愿服务队3500余名党员志愿者、1400余名医护工作者主动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线。44名医护人员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争做最美“逆行者”。千名村(社区)干部和“村组长”“网格长”“楼区长”冲锋在前,实现“一对一”覆盖式排查,筑牢了基层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拨出经费1000万元、专项党费2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出台新冠肺炎期间金桔、沙糖桔销售奖补方案,累计奖励超300万元。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措施和文旅复苏减费、降税、奖励、促销等“真金白银”6条硬核措施,经济指标和旅游人数逐月稳中有升,在人口流动密集的旅游大县取得疫情防控决定性胜利,得到中央督导组的肯定和表扬。

    “主力军”抗洪一线冲锋。面对2020年6月7日的特大洪涝灾害,各级党组织全面动员,阳朔县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四家班子成员分片区深入抗洪抢险一线调研指导,水利、气象、水文、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预警。组织县排筏协会党支部、桂林蓝天救援队等“两新”组织救援队伍2000余人次和党员干部15000余人次,全力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实施水陆空立体救援,转移受困群众和游客3.8万余人次。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全力抗洪抢险、救灾救助,普益乡大山村、高田镇古登村、高田镇乐响村沙子溪水库在洪涝灾害中成功避险,表现突出,受到国家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通报表扬。全县取得了抗击”6·7“特大洪涝灾害的重大胜利。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服务灾区群众中展示新作为、树立新形象,筑牢了防汛救援的“红色堤坝”。

    全域党建聚合力助力脱贫奔小康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为此,阳朔以党建创新为抓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脱贫成果,引领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为“两个建成”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在全区率先探索建立绿色生态奖补机制,出台绿色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暨生态奖补方案,安排785万元对114个村(社区)进行奖补,实现生态保护与全域旅游、壮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和党建产业孵化基地,发挥乡镇商会、非公经济企业党组织人、财、物综合资源优势,以联合入股、利润分成方式成立阳朔县鼎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化运营新模式。全县100%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全县9个乡镇均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生态乡镇”称号,率先实现自治区级以上“生态乡镇”全覆盖。

    开展“党旗领航·助力脱贫”“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率先在全市实现行政村组建村民合作社全覆盖,搭建颐养庄园等15对“两新+贫困村”“一对一”结对帮扶体。投资9000万元的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创业综合体顺利投入使用,创建扶贫车间12个,建成爱心扶贫超市7个,销售扶贫产品1900多万元。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农业资源,深化产业带富工程,打造千亩扶贫种植产业基地20个,培育万亩以上党建示范产业基地23个。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93.65%以上贫困户;23个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97.06%以上农户。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富民”做法,开展“党支部+协会+党员+群众”联动联建联销,打造助民增收、精准脱贫“新引擎”“党旗领航·情暖农家助脱贫”等公益活动常态化开展,上万名群众享受到“红色温情”。全县已实现22个贫困村摘帽,4435户1474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4.1%下降到0.241%。2020年可实现23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13户15415人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全域党建大格局 全域旅游新时代

    旅游是阳朔的支柱产业,阳朔县紧紧抓住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和旅游文化产业支撑,深化拓展“党建+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基层党建与旅游发展拧为“一股绳”,探索出一个“党建+旅游”互促互补的模式,绘就全域旅游“红色版图”,全域旅游发展进入新时代。

    借力村级阵地的辐射功能,打造了漓江排筏、《印象·刘三姐》、九州宏福、民宿协会、三千漓、益田西街、桂林千古情等大批旅游特色行业协会和商圈景点党组织,以点带线、连线成片的创建模式,实现党建在旅游大产业中从“配角”到“主角”的华丽转变,推动党建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全域党建”为“全域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为阳朔旅游产业注入新的红色活力。其中漓江排筏协会建立党组织、“秀美漓江党旗红”党建品牌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全方位报道;村级阵地服务群众、服务游客的“两个面向”成为全域旅游最亮的“阳朔模式”,得到了中国日报、凤凰网等国内15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山水如画党旗红”成为旅游诚信党建最响亮的“金字招牌”,在漓江“党员先锋号”游船上拍摄的“旅游红船”党建作品,从全国300余件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被中组部、全国党建研究会评为特等奖,第二届全国两新领域党建主题研讨会将阳朔作为现场观摩点。

    全域党建助推全域旅游更加绿意葱茏。西街、益田西街、戏楼、乌布小镇等商业街区购物人群如潮水涌动,桂林千古情、如意峰索道、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成为文化旅游新标杆,国际赛事、国际性学术会议纷纷落户阳朔,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新兴旅游项目不断发展。秘密花园、墨兰山舍、画山云舍等高端精品民宿集群引领行业发展,悦榕庄、阿玛瑞等国际品牌休闲度假酒店集群耀眼夺目。白氏农业、香草森林、九里花海等一批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遇龙河沿线千亩格桑花、万亩油菜花,漓江沿线10万亩金桔林等休闲农业特色园区,漓东骑行步道、遇龙河慢行步道等6条精品线路,攀岩、索道、滑翔、漂流、越野等户外运动产业,多要素多业态的旅游产业集群独具特色,全域旅游新内涵不断丰富,“画里山水·栖居阳朔”已成为国外游客旅居阳朔的真实写照。2019年,阳朔荣获广西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第一名,位列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36名,成为全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主要考察点,香港《凤凰周刊》以12个整版刊登阳朔旅游发展情况。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1-4月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全面停滞。再因“6·7”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达40亿元,使阳朔的经济社会更加雪上加霜。但阳朔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及时出台经济复苏举措。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全县旅游市场出现井喷式消费。2020年5-9月,仅5个月时间,阳朔接待游客已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10亿元。预计全年接待游客数量依然可以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消费可达200亿元。

    全域党建统全局 干事创业显担当

    阳朔紧紧围绕“抓党建、强基础、保和谐、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新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促服务、惠民生,着力把党建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难点和薄弱点,紧抓重点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以全域党建撬动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推动中心工作落实、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通过全县上下努力,2020年上半年,全县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从数据上看,完成“菜篮子”工程蔬菜复种面积9.6万亩;正在创建区、市、县级核心示范区50个;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项目完成90%,在抗御“6·7”洪水中拦蓄大量洪水,极大减轻了城区防洪压力;成功策划“春暖花开,嗨游广西”全域自驾之旅。书记带你“云游”阳朔、县长直播“带货”,浙江卫视《青春环游记》“阳朔篇”取得了收视新高。

    同时,全县各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签约“湾企入桂”“民企入桂”“浙商广西行”等项目9个,总投资187亿元。公交调度中心、元宝山公交场站和城北公交场站投入使用。生态环保科技园、凤凰·山水尚境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福达·阳朔之心、阳朔漓江二桥等项目进度加快。城乡融合良性发展。投资1650万元完成西街改造提升工程。800余名科级党员干部奋战在新城区建设工作上,累计完成土地征收11230亩,完成投资超50亿元。16个搬迁安置点水、电、路基本保障到位,已入住152户。学院路、兰溪桥等建设进展顺利,新区“五纵五横”路网格局已经形成。创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快速推进“旅游+互联网”中心、县中医医院即将入驻。

    自我加压,在遇龙河国家级度假区、东线305省道、西线321国道的“一区两翼”开展“五拆五清五建”综合整治专项活动,拆除违章建筑、废弃栏圈2414处26.7万平米,清理村屯道路、门前屋后环境等3660处,建统一风貌1811处、五彩田园750亩、长效机制13项。整合中央奖补、激励资金3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3亿元,完成78.6平方千米的梦幻遇龙田园综合体建设,年产值超5亿元,受益人口2.2万人。历村变身最美“月亮村”,鸡窝渡被赞成“凤凰渡”。鸡窝渡村、骥马村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蕉芭林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中国最美丽县”的最美山水间建设最美乡村的做法,成为全区乡村建设的标杆旗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阳朔县委组织部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