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李商隐笔下的白石潭

 

    古村里的集贤门。

    连接了宁静和繁华的浮桥。

    秋日阳光下的老建筑。

    □记者胡晓诗 文/摄

    叠彩区大河乡白石潭村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坐落在桂林城北的漓江边。白石潭是漓江上游的深水潭,最深达10多米,岸边有几块白色岩石,因此而得名。“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李商隐在《桂林》一诗中提到的白石湫,就是传说中有蛟龙的白石潭。

    沿着村里的青石板路漫步,随处可见青砖灰瓦的古民居,木雕、石雕点缀得体,古村街巷脉络清晰,是桂林城区漓江边难得一见的传统村落。这些朴素典雅的老建筑,有的换上了新的瓦片,依然有人居住;有的年久失修,墙塌顶漏,让人无比惋惜。

    没走多久,就能看到一座保存完好的令公庙,里面供奉的是被桂林老百姓尊称为“令公”的桂林城修建人李靖。村民说,村里曾有3座庙宇,如今只有令公庙得以保存下来,如今这里香火旺盛,不时有外地人来此祭拜。据了解,李靖(571-649)是唐初被誉为“战神”的军事家。唐武德四年(621),李靖配合李孝恭平定萧铣后,又率兵越过南岭,来到桂州(今桂林),派人分道去招抚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共招降了岭南96州,户口60多万。唐高祖李渊下诏嘉奖李靖,任命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到桂林后,为加强防守筑桂州子城,这段历史被记载在唐人莫休符所著的《桂林风土记》中,是桂林城最早的筑城记录。

    小小的庙堂里,还摆放着颜色鲜亮的龙舟龙头。穿流而过的漓江为白石潭的龙舟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河乡各沿江村纷纷成立了龙舟队,基本沿袭了我国传统的祭祀巡游和龙舟竞渡习俗,村民介绍,一般是五年一小划,十年一大划。

    白石潭自古以来就是漓江船运的重要交通枢纽,村里的老人说,白石潭以前就是一个圩集,叫大平圩。虽然这里与大面圩隔江相望,但大平圩比大面圩建得还要早,明洪武二年(1369)就在白石潭始设巡检司,沿至清末。这里的石姓和刘姓等先人因经商和军事从江西迁徙而来。

    穿过令公庙旁的集贤门来到漓江边,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起来。这里的江水清澈见底,全长1500米的江段是漓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江边的小道翠竹掩映,杨柳依依,一丛丛粉色的辣蓼花开遍江岸,几棵形如伞盖的古樟树静静守护着古村,对面的江岸散布着嶙峋的巨石,一栋栋高楼早已从八里街延伸到了江边,繁华与宁静仅是一江之隔。

    早先这里要依靠渡船过江,如今搭起了浮桥方便两岸村民的交通出行,“哐当哐当……”行人、车辆在浮桥铁板上通过的声音不时在江面上回响,小小的浮桥如时空隧道般,连接起了古老的村落和耸立的高楼。放眼眺望,秋日的暖阳洒在被风吹皱的江面上,成群的鸭子悠闲地游动着,不论何时,漓江总在上演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