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不然我就没法得到治疗,更没法回到家乡了!”7月的一天,艳阳高照,当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同乘坐救护车将患有股骨头疾病的受助人员吴某送到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医院时,吴某强忍着激动的泪水跟工作人员说道。 市救助管理站是市民政局所属部门中负责救助、管理流浪乞讨人员的专门机构,为流浪乞讨人员和遇困群众提供临时性救助。前些时候,吴某因疾病卧倒街头,经热心市民打120急救电话送至医院接受救治,市救助管理站经过甄别,认为吴某属于救助对象,但按照相关救治政策,只能给吴某提供基本医疗,进一步的治疗需要吴某回到户籍所在地才能进行。针对这样的情况,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先后联系县民政局、医保局、乡镇政府、村委等,督促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协调解决吴某返乡后救治和生活保障等相关事宜。 受助人员吴某的救助经过,只是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日常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一个缩影。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市民政局通过发挥“四个机制”作用,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综合整治,助力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自今年5月以来,市救助管理站共出动工作人员786人次;上街巡查171次,上街主动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6人次;接群众来电35次并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联合公安、城管行动35次;接回站内救助42人;公安、区(县、市)民政局、社区等其他单位送来40人;其中送医治疗22人,帮助返乡25人,家属接领20人。 发挥领导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沟通协作。规范管理流浪乞讨人员,实际工作中涉及各个相关部门,如公安、城管、卫健、医保、残联等。为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注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积极协调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规范管理。与此同时,市救助管理站充分发挥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以组织、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街面联合治理行动,督促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小组方案的执行落实。 发挥上下联动机制作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要彻底解决流浪乞讨人员的根本问题,仅靠救助管理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发挥上下联动机制作用,督促各相关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职责,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协调解决受助人员相关问题。如前文提到的受助人员吴某,就是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发挥上下联动机制作用,协调解决受助人员相关事宜的例子。 发挥源头治理机制作用,解决流浪人员实际困难。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治理工作中,有一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在返乡后,因各种实际困难,导致其反复流出,造成街面始终有流浪乞讨人员出现,而且经常会遇到熟悉的面孔,这既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为之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针对这种情况,市民政局发挥源头治理机制作用,积极协调流浪乞讨人员流出地相关部门一起分析其反复流浪原因,找到症结,因人而异,综合施策,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流浪人员实际困难入手,从而有效遏制反复流浪现象发生。如受助人员秦某,因疫情原因到广东务工不着,今年六月来到桂林,由于年纪偏大、文化偏低很难找到工作,只有露宿桥底靠拾荒为生。救助站和社工机构积极为他联系工作单位、解决就业问题,最终秦某在一家饭店找到工作并解决了食宿,不再流落街头。又如在街头流浪多年的八旬老人叶某,救助站本着“为民请命、为民解难”的工作宗旨,多方努力寻亲无果后,积极协调城区民政,将老人送至养老公寓,流浪多年的叶某晚年生活终于有了保障,不再反复流浪。 发挥长效管理机制作用,加强街面巡查督导。注重发挥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了“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规范管理流浪乞讨人员的工作机制,完善了市、城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区域协作的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了民政、公安、城管等相关成员单位的职责,定期组织召开会议,适时组织联合行动;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综合整治中的协调作用。针对街头露宿、职业乞讨、强讨恶要等影响公共安全和城市形象的众多问题,横向主动联合公安、城管、团委、妇联、残联、卫健、媒体等职能部门,纵向积极协调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双向开展联合整治,加强对街面的巡查力度,从而有力地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综合整治,确保了长效机制作用落到实处,保持街面尽可能地少出现或不出现流浪乞讨人员,大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蔡海雁) (本文图片由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