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0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竹村第一书记秦义勇:5年25万公里的苗乡扶贫路

 

    秦义勇(左)在跟种植户交流心得 

    □本报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蔡立松 实习生黄珍艳 文/摄

    “自从政府来关心,第一书记到我村。书记来到我村后,经济发展有前程。”在广西区“十三五”极度贫困村——— 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烟竹村,村民传唱着这样一首山歌。山歌中说的“书记”就是烟竹村第一书记秦义勇。

    自2015年9月被组织派驻烟竹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在这个山高路远的村子,秦义勇一干就是5年多。5年来,秦义勇以村为家,换了3台车,行程25万公里,想方设法为烟竹村解决饮水、交通难题,达成了烟竹村村民喝上自来水、村村通水泥路的夙愿。在不断完善烟竹村基础设施的同时,秦义勇还费尽心思争取项目,帮助烟竹村发展有机产业,带领烟竹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家家喝上自来水,村村通上水泥路

    “太感谢秦书记了,我们终于不用挑水喝了。”8月5日中午,正在自家房前冲洗手臂的烟竹村村民彭菊发满脸笑容地说。随着投资300多万元的烟竹村饮水工程建成使用,烟竹村439户村民告别千百年来挑水喝的历史,用上了自来水。

    烟竹村距两水苗族乡政府所在地约11公里,海拔840多米,属高海拔山区,位于五排河漂流景区内,同时也是资源县山歌发源地。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共有439户1525人,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77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8.85%,是桂林市两个广西区定极度贫困村之一。

    因为地势高、水源少,每年到了干旱季节,烟竹村村民总会因饮用水短缺而头疼发愁。“要是在以前,这个季节我们村水井的水不够饮用,大伙都是排队去挑水。”55岁的贫困户彭菊发是土生土长的烟竹村人,打他记事起,村里人就一直挑水喝。在没有接通自来水之前,他的妻子就专门负责挑水。“每天至少要用5担水,挑水每天要花两个钟头。”彭菊发说。

    据烟竹村委支书杨进苏介绍,喝上自来水一直是烟竹村人的最大愿望,当地政府和村民尝试过打井等多种办法,但饮水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这样的现实深深地刺痛了刚来村里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的秦义勇的心。“没想到如今还有条件这么艰苦的村子。”在农村出生长大的秦义勇对农民的疾苦有着深切的感受。“烟竹村要实现脱贫摘帽,饮水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是空谈。”秦义勇语气坚定地说。

    然而,要解决烟竹村23个村民小组的饮水问题并不是件易事。由于烟竹村民居住地分散,要把自来水管铺设到439户人家门口总计需要近300万元的资金,而当时资源县每年用于解决贫困村饮水问题的资金有限。正在发愁的秦义勇听说资源县每年有粤桂帮扶资金,他便带着村干部隔三差五地往县里跑。“那时候我每天有很多琐碎的事务,有空余时间就去跑项目资金。”秦义勇回忆说,由于烟竹村距离县城远,当时的路况又不好,不到半年时间就跑坏了一台车,行程达到5万多公里。为了不耽误扶贫工作,家庭经济条件也不怎么宽裕的秦义勇只能向自己妹妹借辆车继续工作。到现在5年时间,秦义勇在扶贫路上已经跑了25万公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坚持跑项目一年后,秦义勇跟他的扶贫工作队终于争取到了200多万元的粤桂帮扶资金,用来铺设自来水管道、修建蓄水池。铺设管道和修建蓄水池要占用一部分村民的土地,秦义勇又“厚着脸皮”找到村里帮扶的后盾单位——— 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最后在后盾单位的帮助下,解决了7万多元的征地款。为了彻底解决村里的饮水问题,大家决定从18公里外的猫儿山脚下引水到烟竹村。工程于2018年9月开工,经过3个多月紧张施工,于当年12月全面完工通水,全村400多户村民家中都接通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像村民彭菊发妻子这样专职挑水的村民从此也“失业”了。

    作为自治区极度贫困村,烟竹村不仅饮水设施落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滞后。秦义勇告诉记者,2015年10月他刚来到烟竹村的时候,村里只有800米水泥路,全村23个村民小组还有6个连砂石路都没有通,村民购置日常生活物品还是靠原始的肩挑背扛。“之前听说过烟竹条件差,扶贫干部都不愿意来,但真没想到有这么差。”秦义勇说。

    秦义勇把修通23个村民小组的水泥路当成自己履职期间必须完成的另一件大事。“没有路,不仅出行不方便,就是有产品也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村支书杨进苏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烟竹村白洋坪村民小组有着村里难得一见的300多亩集中连片的农田,但之前由于没有通路,村民在这里种植的蔬菜要靠人力挑到1公里外的公路边。“叫人挑到路边要四五毛一斤,自己哪里还有钱赚。”杨进苏说。2018年9月,随着通往这个村民小组的2公里长水泥路建成通车,这里的村民出行和生产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到2019年底,随着烟竹村最边远的片区下青山湾(包括4个村民小组300多人)到村委的4公里水泥路建成通车,烟竹村23个村民小组都实现了通水泥路。

    因地制宜发展有机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喝上了自来水,通上了水泥路,但烟竹村村民的腰包还没鼓起来。“要让村子真正脱贫,产业发展是基础。”秦义勇介绍说,受地理条件限制,烟竹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且三分之一以上的农田还是靠天吃饭,青壮劳力基本外出打工,留守家中的大多是“老弱病残”。

    一直以来烟竹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由于当地种植的都是跟其他村子一样的普通蔬菜,受交通制约,村里的蔬菜在外面市场毫无竞争力,经常出现滞销的情况。“烟竹村山清水秀,气候环境好,我们可以走绿色、有机种养的路子。”秦义勇来自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在发展种养上有着自己专业的看法。在他的引导下,村里有想法的村民开始尝试种植有机蔬菜。秦义勇也身兼数职,一边忙着跑项目修路,一边到田间地头充当技术员,指导村民种植。“秦书记好像是我们村的技术员,哪家有问题,他都是随叫随到。”康建荣是村里最早尝试种植有机蔬菜的贫困户之一,他之前依靠打零工获取微薄收入,如今加入了天尚蔬菜种植合作社,成为了致富带头人。

    秦义勇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理念,带领全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提出了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及种养结合的脱贫致富道路;引导成立了种植、养殖合作社2个,有机蔬菜公司1个,新建村级养殖育种场1个。2019年底,烟竹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100亩,水果种植面积200亩,养殖土猪出栏900多头,土鸡出笼9000多羽,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基本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

    如今,烟竹村有机种养产业已走上正轨。据统计,2019年烟竹村种植、养殖业产值超过1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1.3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7.2万元。到2019年底,烟竹村只有4户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48.85%降至2019年底的0.5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