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逢超通讯员秦镜玻 莫艳兰 文/摄 在阳朔县白沙镇白面山村,村民杨根明正忙着将一个个小青柚切片,每切出一盘柚子片,就将其码放进烘烤炉里,他的妻子则忙着给烘烤炉添柴火。借助这个小小的烘烤房,杨根明收购村民不要的“劣果”,经过加工,变成他们一家的“致富果”。 白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村里可耕种土地很少。2016年,在镇、村和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白面山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几年前,为了给妻子治病,杨根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家庭陷入贫困。杨根明说,为了照顾家里,他只能在周边打点零工,收入少得可怜,一家三口也只能和家里的老人挤在老房子里住,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 获悉杨根明一家的情况后,驻村干部积极帮他申请各项扶贫政策,并通过危房改造政策,为其申请资金,建起了新房子。在了解到杨根明曾在外面的烘烤房打过工,熟悉烘烤桂花、中药材的流程,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都鼓励他自己创业,办一个家庭烘烤房。 改建厂房、购买设备……虽然经济依旧困难,但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杨根明咬着牙,在新房子旁边建起了一个家庭小作坊,收购周边村民的桂花、柚子、金桔,他和妻子夜以继日地生产加工,再将加工后的产品卖出去。 杨根明一边切着柚子,一边和“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记者算了一笔账:“用来加工的柚子鲜果,都是村民们不要的‘劣果’,收购价大约3毛钱一斤,5斤左右鲜果能制成一斤柚子干,行情好的时候最高可以卖8块钱一斤,最低也有3块多,效益还是可以的。” “5、6月份烤小青柚,中秋节前后开始烤桂花,年底烤金桔干,一年下来有三四万元的收入。”2017年,杨根明顺利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清说,杨根明是白面山村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针对贫困户各自家庭情况制定脱贫政策,全村40多户贫困户纷纷脱贫摘帽,“今年,我们村最后1户贫困户也将实现脱贫摘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