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桂林农村电商:前景广阔,道阻且长

 

    韦宜丽在打包荔浦芋。通过电商她一年能销售几百吨荔浦芋。记者汤世亮 摄

    雁山区副区长莫运珍在为柘木镇东开村枇杷直播带货。记者刘健 摄

    疫情期间,于秋长的沃柑种植合作社工人在打包沃柑,准备发往全国各地。记者汤世亮 摄

    恭城莲花镇黄泥岗村的村民在打包网友订购的甜柿。记者汤世亮 摄

    核心阅读

    “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说。

    据中央媒体报道,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络零售稳定增长,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13—2018年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0.40万亿元增长到31.6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9%。2019年仍然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特别是随着我国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扶贫行动的纵深发展,农村电商发展速度持续提升。2019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3975亿元,同比增长27%。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内驱动力。

    与国家电商发展趋势同步,近年来桂林市的电子商务、特别是农村电商发展迅猛,成为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很多农副产品线下销售受到极大影响。好在电商销售发挥了主要作用,将疫情给农副产品销售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报记者 汤世亮

    直播带货,掀起电商销售新高潮

    “我们的土鸡是高山谷物喂养的,每只都养殖了210天以上,即使是完全没有厨艺的人,加上清水和盐,炖一炖,就是营养非常丰富、味道鲜美的一道菜了。”“红薯粉是纯手工制作的,泡发的红薯粉放在鸡汤里面煮几分钟,有嚼劲,还有鸡汤的清香。”3月22日,为了帮农民们多销售农产品,资源县县长谭玉成化身“吃播”,一边品尝一边为大家介绍。

    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资源县部分农产品的“畅”销之路被切断,这也直接影响到部分农民的收入稳定。为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资源县携手各大电商平台,县长化身“主播”直接在网上带货。

    据了解,资源县长此次直播,佳央商城直播间在线观看量达12.7万人次,淘宝直播在线5.8万人次,资源县融媒体直播在线10.6万人次,直播两小时,销售额8万多元,后续带动资源高山沃柑、高山土鸡、红薯粉、高山牛肉、高山有机大米、金银花等各类农产品销售5000余件,销售额达21.8万多元。

    资源县长直播带货的余热还没有散去,4月22日,雁山区副区长莫运珍也化身主播,携手京东平台,为该区柘木镇东开村的枇杷进行直播带货。“东开枇杷味美香甜、果肉丰厚、汁水浓郁、质量上成,有非常好的润肺、止咳、止渴功效。而且东开村的环境和土壤特别有利于枇杷生长,收获的果实个大、皮薄,欢迎大家下单品尝。”直播中,莫运珍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介绍说。记者了解到,当天直播关注人数达63万,销售枇杷14328斤,销售金额258602元。

    “我们东开枇杷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很高的辨识度,这次有领导直播带货,我们村也打出了‘枇杷村’的名声,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发展下去,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枇杷‘火’起来。”看到线上订单源源不断流向村里,东开村枇杷种植大户唐孝成高兴得合不拢嘴。而在这之前,他曾经当过两年的贫困户。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市各县区领导化身“主播”直播带货的现象屡见不鲜,效果也十分显著。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全市6区10县1县级市都开展过领导直播带货活动,且每次直播带货销售金额都在10万元以上。据北京欧特欧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对网络零售全平台全品类监测的服务机构)统计数据显示,1—3月桂林网络零售额达18.67亿元,在广西各市中排名第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桂林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但是,电子商务作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保民生、促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1—3月,全市在线活跃店铺数量达16358个。

    “疫情期间,全市各乡村越来越多群众利用宅在家中的机会,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的网络销售。直播在电商领域迅速渗透。”市商务局的一位负责人说。据他介绍,1—3月我市农产品实现网络零售额1.78亿元。全市淘宝(含天猫)平台参与农产品直播的商品实现网络零售额2336.2万元,实现网络零售量107.4万件。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重要契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掀起的各县区主要领导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直播带货不过是我市近年来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早在各县区领导化身“主播”直播带货之前,我市农村电商已遍地开花。

    “多亏有了电商销售,要不然我的几十吨沃柑就要烂在地里了。”今年40出头的于秋长是资源县中峰镇枫木村人,2015年,看到老家红提价格走下坡路,很多种植户把红提园丢弃外出打工,他便回老家租了300亩红提园,全部改种沃柑,今年是沃柑园丰产的第一个年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原本看到丰收希望的果农一下子傻了眼,但于秋长并不慌张。“我一开始就做好了线上销售的准备,线下销售受阻对我影响不大。”于秋长说,当初他回家创业时,就意识到电商销售是未来农业发展之路,因此在种好果的同时,他也尝试搭建自己的电商销售平台,并主动跟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对接合作。疫情期间,于秋长果园的70多吨沃柑不到一个星期就在网上销售一空。

    就在于秋长通过京东商城卖光70吨沃柑的同时,距离他果园200多公里远的荔浦市马岭镇克村的韦宜丽也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荔浦芋。“新冠肺炎疫情对做电商的也有影响,但我们年后也还是卖出了4吨多荔浦芋。”韦宜丽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1987年出生的韦宜丽并没有读过很多书,高中毕业后她便独自一人到深圳打工。2013年底,觉得打工没有前途的韦宜丽回到荔浦马岭镇克村老家开起了网店。她不卖服装也不卖化妆品,而是选择卖起了家乡的土特产——— 荔浦芋。几年经营下来,如今她的网店一年能卖掉三四百吨荔浦芋,成为了荔浦市400多个农村电商网店的突出代表。“疫情期间已是荔浦芋销售的尾期,不然我们会卖得更多些。”韦宜丽说。

    “我们搭建农村电商平台,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把荔浦的工农业产品更好地卖出去,解决销售难的问题。”荔浦市商务局的一位负责人说。他告诉记者,荔浦市打造的400多个农村电商网点,不仅打通了“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解决了荔浦“农产品上行第一公里”的难题。这些服务点成为荔浦农产品“上行”的第一站,让农产品不出村就能卖到全国各地。据他介绍,目前荔浦市共发展电商企业、网店700多家,城乡电商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2019年电商销售额达18.5亿元。

    荔浦市农村电商的发展不过是近年来我市农村电商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市商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市所辖7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7个,乡镇级服务站点69个,村级服务点739个,物流配送网点709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累计25.03亿元,培育农产品网销单品323个。

    而农村电商的迅猛发展也将极大推动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首先是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市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资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一位负责人说,在传统的农业生产链条中,生产决定消费,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隔着数不清的中间商,由于生产与市场需求信息的不对称,经常会有类似资源车田西红柿不好卖这类现象出现。“有了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可以说是倒过来了,种植户与消费者可以面对面,有了订单再去种植,这样农产品滞销现象在理论上就不会再出现。”该负责人说。

    而在荔浦市商务局的那位负责人看来,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荔浦农产品销售面窄的问题,还能通过对农产品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让农产品在质量上有了保证。据了解,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追溯体系一直是困扰我市乃至全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之路的难题,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进入传统农业,将给农业转型带来契机,通过育种、栽培、灌溉、收获等环节,倒逼“精细农业”,让农产品全产业链产生化学效应。

    尝到电商销售甜头的于秋长对此也深有感触:“电子商务进农村是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重要契机。”据于秋长介绍,去年7月,他就以电商销售为纽带,尝试联合资源县其他22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成立资源县名优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联合体搭建统一的网络销售平台。疫情的爆发加速了联合体的成立,今年3月,以于秋长的长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资源县名优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正式运营,涉及沃柑、土鸡、羊肚菌、红薯粉等资源名特优产品。“联合体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和种植上,把品牌塑造和销售交给专业的团队,通过专业分工,可以整合资源,人力、种子、肥料、农机等成本都大幅降低,同时产品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让我们实现了流量共享,解放了生产力。”于秋长说。

    农村电商道阻且长:物流和人才仍然是制约因素

    尽管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效果也非常显著,但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电商发展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与沿海一些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规模相比,我们这边农村的电子商务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上述的荔浦市商务局负责人说。2015年5月份,他曾作为我市农村电子商务观摩团的成员前往浙江遂昌县,参加2015年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并参观考察了遂昌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他们已真正做到了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成任何事情,甚至连政府的许多工作服务都外包给了这些电商企业,政府宣传什么政策不用再下乡,只要付费电商企业就能把要宣传的政策直接输送到村民各家各户的电视上。”

    “如果要说什么是荔浦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大障碍,那就是我们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电商发展的需要。”荔浦市商务局的这位负责人说。“以前网购货物大都只能送达乡镇,甚至有些地处高山偏远的乡镇目前仍无法送达。现在虽然实现送货到自然村了,但运输成本很大。”韦宜丽告诉记者,当初她刚回家乡开网店的时候,邮寄一件3斤装的荔浦芋到浙江省邮费需要18元,而网上销售荔浦芋不过10元/斤,这邮费太不划算了。而且由于网店不比实体店批发销售量大,很多消费者一次购买不过七八斤,物流公司都不愿到农村来接这种小单,如果不是自己坚持,根本就做不下来。后来,韦宜丽销售的量大了,物流公司给的邮费折扣也大了,这样才好做一些。但总体而言,在韦宜丽看来,桂林的物流还是不怎么“给力”,“沿海地区物流发达,同样重的物品,人家从那边发过来的邮费比我们这边发过去要低一半的价钱。”韦宜丽说,除了物流成本高外,桂林的冷链物流也缺乏,这不利于保鲜期短的农产品长途运输。

    谈及物流对农村电商的影响,于秋长同样深有感触。“不要跟沿海地区比,就是跟我们相邻的湖南比,我们的物流成本都要高得多。”于秋长告诉记者,以他的沃柑销售为例,同样是3公斤装的沃柑走顺丰物流,与资源接壤的湖南新宁县物流费只需6元,而资源却要13元,物流成本相差太大。“如果物流成本降不下来,我们的产品即使品质再好,久而久之都将失去竞争力。”于秋长说。

    农民意识的转变和人才的欠缺也是我市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希望农民能按照客户的要求来种植农产品,但他们并不这么想。”秦新林跟妻子两人在灵川县海洋乡做电商销售桃子,他说客户的需求很大,但有时候有单也不敢接,因为他很难说服当地农民把好的桃子卖给他。“农民都习惯了走批发,习惯大小桃子一起卖,大个的挑出来卖他们还不习惯。”秦新林说。

    目前,由于大多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而老一辈的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互联网的认知度也不高,网购和开网店对于年轻人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于老农来说还很难一下子接受。“要一下子转变农民的意识很难,需要有人去引导他们。”韦宜丽说。

    而对于那些引入的电商企业来说,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是困扰他们发展的一大问题。记者之前曾就这个问题采访过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驻荔浦的负责人蒋冬文。蒋冬文说,如今农村年轻的劳动力都在城市工作,按照县城的薪资标准,很难吸引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回农村,他们每开设一个点,都需要花大力气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尝到电商销售甜头的于秋长想成立自己专门的电商营销部门,但目前人才是困扰他的一个大难题。据他介绍,公司目前最欠缺的就是美工、电商专员这样的人才,但发出的招聘信息都无人问津。“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各方面都无法跟长三角、珠三角那边的城市相比,工作环境和待遇都没有吸引力,很难招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于秋长有些无奈地说。

    除了电商人才匮乏外,在于秋长看来制约桂林农业电商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产品质量及品牌的打造和保护。

    于秋长告诉记者,因为一开始就十分注重产品的品质,他需要对之前过度使用无机化肥的土壤进行改良,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家有机肥,尽量不打农药,使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来杀虫。于秋长果园的柑橘在2018年底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认证,一些大超市直接来到他的果园订货。“今年疫情期间我的沃柑能通过电商迅速卖出去,关键还是一开始就以品质为核心,商家考察后能够信任。”于秋长说,如果没有过硬的品质做保障,电商之路也不能长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