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任”的第一书记丁怡: □本报记者刘健 实习生赵梦琪 瓜里村距离资源县城40公里,山多耕地少,被列为“十三五”规划贫困村。2018年3月,丁怡由广西师范大学派驻瓜里乡瓜里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位来自美术学院的教师不断尝试着搞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最终帮助瓜里村实现了脱贫摘帽。疫情发生以后,丁怡积极响应号召,选择继续留在瓜里村,带领村民经过这次疫情“大考”,并决心将扶贫工作做得更好。 面对疫情,他赶回村里开展防疫工作 “疫情发生以后,因为始终牵挂着村里,所以我立即从家中返回桂林,并且经过自我隔离以后,马上回到了村里。”丁怡说。 回到村里以后,丁怡放下行李便来到了村口的卡点上执勤。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他发现,村干部和志愿者们所佩戴的口罩均过于单薄,于是他向学校申请到一万块钱的防疫资金,又辗转通过多方渠道购买了一批口罩、消毒液等防护设备,确保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安全。 “丁书记回到村里以后,陆续给我们买到了600多个口罩还有一批消毒液。”瓜里村委会主任唐良财说,有些在他们看来十分复杂的“疑难杂症”,也在丁书记手上得到了解决。 “村里有一例情况特别复杂,一大家子有5户差不过20个人住在同一栋楼里,这几户又分别从重庆、玉林、柳州等不同的地方回到村里。起初,村里多次上门做工作,但这一大家人均不配合。”丁怡说,在自我隔离的时候,他就不断从网上学习一些防疫知识。他现学现用,分别找到这个家族中的5户人,向他们宣传一些疫情方面的政策和防疫知识,最后大家都表示愿意配合进行自我隔离,由村委工作人员分别和他们对接,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困难。 “这期间,我向学校汇报了我的工作进展,学校决定让我‘留任’到今年年底。”丁怡说,经过这次疫情,他觉得村里的扶贫工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重新“思考”,也需要自己再出一把力,所以他选择继续留下来。 “义卖”缓解村民经济压力,设法为村民找工作 “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防备’疫情上面,贫困村民的收入问题,也是我思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丁怡说,在进行防疫工作宣传的时候,他观察到不少村民家里有存粮和家禽卖不出去,于是便利用自己之前搭建的义卖平台进行销售。而且出于安全考虑,这一次的物品都是他自己亲自运送。 “别看我们丁书记文文弱弱的,但他为了帮我们卖东西,扛着几十斤上百斤的米坐3个小时的班车去桂林不知有多少次了,真的让人很感动。”村民老唐说,正是因为第一书记的努力,他家在疫情期间才不至于“零收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在此前,丁怡已经为瓜里村的村民“义卖”农产品将近14万元,不少村民因此实现了脱贫。 “复工复产以后,丁书记就马上联系了我们乡政府,想通过网络平台为村民们找工作,短时间内让村民家庭经济得到恢复,也为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瓜里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此后,在当地政府和丁怡的努力下,不少村民都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工作。 思考今后的产业转型,同时大力发展起村集体经济 “瓜里村没有多少产业,村里唯一一个合作社之前一直以养香狸鼠为主。这次疫情,让我开始思考今后种养该怎么继续搞。”丁怡说,今后村里的种养还是以安全、稳妥的家禽、家畜为主。 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是丁怡一直在努力推进的项目。瓜里村全部的集体收入便是村委会一栋破旧大楼出租的租金,一年只有3万块。丁怡产生重盖村委会大楼来提高村集体经济的想法。在跟学校汇报以后,得到了学校23万元的项目支持资金,市政协也资助了20万元,资源县政府提供了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到目前为止,新大楼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仅负一楼的仓库和一楼的门面租金每年就有5万元左右。”丁怡介绍说,他们还打算结合瓜里村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以农产品售卖、餐饮、住宿、旅游为一体的集散中心,预计到时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每年20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丁怡还在党支部规范化管理和联系贫困党员上下功夫,瓜里村也“从无到有”打造起4星级党支部,目前还在进行5星级申报工作。丁怡2019年被市委组织部评选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如今,瓜里村仅剩下4户8人还没有实现脱贫。丁怡表示,自己留任的目的,就是想看到他们每一户都实现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