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古诗词里品味春节

 

    □唐宁远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信仰和梦想。历代古诗词中的年味,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与发酵,是那样的绚丽多彩,别有一番意境。

    期盼团圆 崇尚美好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大的团圆节,回家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是情感的磁场,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守望。最美好的年节,总是与至亲挚爱相守度过,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而团圆相守一定是通过重要的除夕之夜来实现,举家祭祖敬天,吃年夜饭,守夜达旦……

    除夕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人非常重视,多有吟咏。《诗经》中“今我不乐,岁月其除”,是“除夕”最早的记载。“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是南北朝徐君倩描写与妻子温情围炉守岁的场景,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守岁诗。

    唐代李世民“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写出一派欢度良宵的奢华景象;明代沈宣描述普通人家欢忙景象:“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清朝筱廷的“一餐年饭送残年,腊味鲜肴杂几筵。欢喜连天堂屋内,一家大小合团圆”,则是一幅合家欢聚吃年夜饭的风俗画。

    除夕之夜,因无法与亲人团聚而乡愁满怀,留下一首首千古绝唱。唐代高适发出“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的感叹;白居易写下“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的感伤;唐代戴叔伦留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感慨;袁枚写出“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的无奈。

    小孩是喜庆除夕的主角,苏轼诗中写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宋代范成大诙谐地写吴中的年俗“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成年人则有“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老心多感又临春”的感怀。

    唐代张说的“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既是惜时,又是对新一年的憧憬。宋代杨无咎的“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传承民俗 普天同庆

    春节起源于殷商,萌芽于先秦,形成于汉武帝时代。敬神、祭祖、守岁、祈福、贴春联、拜年、吃团圆饭等传统文化的保留营造了浓浓的年味,也唤醒了许多人的春节记忆。

    春节见之于诗词,最早始于三国曹植的《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可见古代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

    宋代范成大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祭灶风俗;唐代来鹄刻画“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放爆竹的场面;唐代萍逢“相逢但祝新正寿”说的是正月初一人们互相拜年,恭贺新禧;陆游写下“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的逍遥情趣。

    天增岁月人增寿。范成大就发出了“老翁把杯心茫然,增年翻是减吾年”的感叹;韦应物“新正加我年”与刘长卿“年加白发中”诗句都道白规律;倒是陆游风趣:“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清朝赵翼写的“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是辛弃疾描写“闹元宵”习俗的盛景;杜甫的“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被认为是守岁诗的代表,失意人生在杯酒中得以释怀。

    最脍炙人口的当数王安石所作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流露出一位主张变法、除旧布新的政治家的自信与豪迈。

    明代于谦留下“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的新春寄语;清朝孔尚任写下“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细致地描述了新年来临时,人们拜天地、敬神佛、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各种场景。

    有关春节古诗词,都在凡俗的细节里重温逝去的时光,恰似明代唐寅的一句“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爱国如家 振兴中华

    “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是春节文化的精华,古人常以诗词言志,既处人生困窘之际,仍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唐末乱世,罗隐忧思动乱将倾的国家,写下“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1234年金朝灭亡,当年除夕文坛巨匠元好问寓居今山东聊城至觉寺,写下“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文天祥兵败被俘,在狱中度过人生中最后一个除夕,写下“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彰显这位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明朝戚继光留有“燕然北望空弹剑,马革寻常片石难”诗句,让人感受到诗人破虏立功、战死沙场的壮志。

    1842年除夕,林则徐在贬所过春节,奋笔疾书“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呼吁全国上下卧薪尝胆,图报奇耻;明代曹学佺赴桂上任时已是半百之人,勤政爱民的他曾作“私忧国计无归著,屡到家书亦厌烦”。1942年抗日期间,董必武在重庆写下“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诗中充满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品读古诗词中的年味,感受难忘的春节记忆,在岁月里穿越,蓦然回首,时光未曾流逝,因为春节从没离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