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懒人薯”变身脱贫致富的“黄金藕”

 

    李范展示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的旱藕粉丝产品。

    旱藕产业发展起来后为当地不少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汤世亮 周绍瑜通讯员曾治运 易泽峰 文/摄

    2019年12月25日,地处桂北山区的资源县寒风刺骨。在梅溪镇大滩头村的一间加工厂里,机器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10斤旱藕(芭蕉芋),能够产出1斤的粉丝成品。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我们能够收入60万多元。”负责人李范笑容满面。

    46岁的李范是大滩头村源宅坳屯人,目前也是资源县茂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曾在桂林做化工生意,接揽工程,年收入10多万元。3年前,他放弃桂林的事业回乡创业,种旱藕,加工旱藕粉,把山区人眼中的“懒人薯”发展成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藕”。“一人富不算富,要富大家一起富”,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李范如今带动发展的旱藕粉丝产业在梅溪得到大力推广,帮助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梅溪镇大滩头村地处桂北山区,为石山地区,耕地面积少,经济作物单一。大滩头村历来有种植旱藕的传统。“种植面积小,每家每户零散地种植,种植技术也简单,不怎么需要人管理,我们都称旱藕是‘懒人薯’。”李范说,尽管旱藕种植技术简单,产量也高(通常一亩产量达4000—5000公斤),但由于没有人来收购,当地的旱藕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很多村民拿旱藕喂猪喂牛。

    2017年,李范和朋友在桂林聚餐时吃了旱藕粉,大家都觉得口感好。村里有种植传统,我们能否把旱藕做成产业?当他把这个想法跟家里人说时,就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村里历来种的‘懒人薯’,你能种出什么前途?”

    有了回乡种旱藕的想法后,李范主动找到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就气候、土壤、海拔等规模化种植条件向专家请教,获得了很好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和准备工作,李范回到村里。2018年,李范试种了2亩旱藕。他又去到南宁、桂林等地学习制作粉丝技术。当年,旱藕粉丝成品出来后,他送给亲戚朋友品尝,大家都称赞他的粉丝好。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回乡创业,就是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2018年,李范联合几个有想法、有干劲的朋友,成立了资源县茂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村民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法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发展旱藕粉丝加工产业。

    刚开始,乡亲们对合作社抱团发展有很多顾虑:一旦亏损,一年的收入就没有指望了。看到大家入社的积极性不高,为了给乡亲们吃上“定心丸”,他承诺,只要生产加工出来的旱藕粉丝达到合作社的质量标准,如果卖不出去,就按市场的价格进行回收,损失由公司承担。

    经过持续动员,先后有6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种植规模也从原来的2亩迅速扩大到去年的120多亩。李波是大滩头村的贫困户,一家6口人,因父母生病致贫。去年,在李范的带领下,李波家种植了30亩旱藕,尽管遭受的持续雨天灾害比较严重,但总收入仍有望达到3万元。

    “项目完全投产后,村集体经济每年预计可获得收益7万元,同时带动20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2000元。”大滩头村支书曾宪华说,旱藕粉丝产业采用“村民合作社+贫困户+企业”管理模式,不仅村集体经济收入有增加,还能带动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能帮助到乡亲们,我也很开心。”这是李范常说的一句话。他倾力帮助创业青年和贫困户,为他们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和跟踪服务。同时,为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他对群众生产的旱藕粉丝实行保底收购,或者让他们在自己的电商平台上销售。今年,李范准备把旱藕产业基地扩大到500亩的规模,希望能带领更多的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归桂林日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service@guilinlife.com 
桂林生活网客服电话:(0773)2853120 2852488 传真:(0773)2853265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39号南方大厦9-5号
经营许可证:桂B2-20040001

桂林日报